乌韭
正名: 乌韭
英文名: Wujiu
拉丁名: Stenolomae Herba
什么是乌韭?
乌韭是鳞始蕨科植物乌蕨的干燥叶子。
乌韭药性寒,味微苦。归肝、肺、大肠经。
乌韭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甾醇、三萜、有机酸、木脂素、香豆素等。其中,黄酮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功效与作用
乌韭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乌韭可以用于治疗沙门菌所致食物中毒、野菰或木薯中毒、砷中毒、痢疾、肠炎、肝炎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有乌韭过敏史,禁止使用。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乌韭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儿童及年老体弱者使用乌韭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乌韭?
乌韭可以煎汁内服,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30~60克。
外用时,取适量乌韭与黄柏等中药配伍研末,与凡士林调膏外敷,可治疗皮肤湿疹。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腥膻、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酒类等,可能会影响乌韭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乌韭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目前未见文献显示乌韭有毒性作用,也未发现资料显示按规定剂量服用乌韭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乌韭,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我该如何选购乌韭?
乌韭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至西北地区,主要产自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江西等地;菲律宾、日本、马达加斯加等地也有生产。
乌韭具有如下特征:
乌韭的叶柄细长,为浅棕褐色的类圆柱形,一面有纵沟。叶片为绿棕色或棕褐色的卵状披针形,表面有些许光泽,三至四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为宽楔形,先端为截形,有不明显的小锯齿,部分叶片下表面顶部有1~2枚圆形的孢子囊群,囊群为盖杯状,向外开裂。叶片为草质,没有异味,味道淡。
品质好的乌韭带绿色,干燥且没有杂质。
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地方,注意防霉变。
乌韭和韭菜子功效一样吗?
乌韭是鳞始蕨科植物乌蕨的干燥叶子,韭菜子是百合科植物韭菜的干燥成熟种子。两者功效不同。
乌韭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沙门菌所致食物中毒、野菰或木薯中毒、砷中毒、痢疾、肠炎、肝炎等。
韭菜子具有温补肝肾、壮阳固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亏虚、阳痿遗精、腰膝酸软、遗尿尿频、白浊带下等。
用药误区
误区:乌韭不可以单独使用,必须配伍其他药物一起使用
乌韭既可单独使用,也可配伍其他药物一起使用。用于治疗各种食物中毒、农药或药物中毒,乌韭常配伍木香、鸡血藤、茜草等中药同用;用于治疗肠炎、痢疾,可单用乌韭;用于治肝炎,既可单用乌韭,又可配伍虎刺、铁线蕨同用。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205)
- 板蓝根(1118)
- 阿度西林(1100)
- 青霉素(1016)
- 阿司匹林(929)
- 残杀威(866)
- 枸杞子(828)
- 菊花(804)
- 比拉斯汀(776)
- 黄连(754)
- 奥美拉唑(735)
- 清热八味胶囊(727)
- 大山楂丸(702)
- 甘草(692)
- 百合(581)
- 巴多昔芬(533)
- 三七(532)
- 还少丹(520)
- 增液颗粒(502)
- 糊药(500)
- 五灵脂(453)
- 生津消渴胶囊(450)
- 维A酸(449)
- 英花片(444)
- 麻芩消咳颗粒(424)
- 阿福特罗(422)
- 阿洛司琼(416)
- 何首乌(412)
- 丙酸氟替卡松(411)
- 精血补片(405)
- 安胃止痛胶囊(401)
- 关通舒口服液(400)
- 七子填精口服液(393)
- 醋酸甲萘氢醌(392)
- 复方鱼腥草胶囊(392)
- 氯拉洛尔(386)
- 哌拉西林(385)
- 肠内营养乳剂(TPF-T)(380)
- 环硫雄醇(380)
- 青藤碱(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