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莨
正名: 薯莨
英文名: Shuliang
拉丁名: Dioscoreae Cirrhosae Rhizoma
别名: 赭魁、血母、薯良、鸡血莲、牛血莲、朱砂莲、血三七、朱砂七、雄黄七、血葫芦、红药子、金花果、红孩儿、染布薯
什么是薯莨?
薯莨为薯蓣科植物薯莨的干燥块茎。
薯莨味微苦、涩,药性微寒。
薯莨的主要成分包括鞣质、糖类、苷类、维生素C等。其中,鞣质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功效与作用
薯莨有止血、活血、养血的功效。
薯莨可治疗崩漏、贫血、咯血、尿血、上消化道出血、产后出血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有薯莨过敏史,禁止使用。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诉医生。
孕妇需谨慎使用,如有需求,使用前请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使用薯莨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薯莨?
薯莨可煎汤内服,用药时需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汤内服,每日常规使用剂量为9~15克。
用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腥膻、油腻、生冷的食物,如有需求,请在食用前咨询专业医生。
如果薯莨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目前未见资料显示薯莨有毒性作用,也未见有按规定剂量服用薯莨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
如果有长期使用的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我该如何选购薯莨?
薯莨主产于广东、江西、福建、广西等地。
薯莨具有如下特征:
薯莨为不规则圆形或长卵形片状,外皮凹凸不平,为深褐色或褐棕色,有点状突起的须根痕。切面为暗红色或棕红色,长有很多黄色的斑点或斑纹。质地硬而实,断面一般有颗粒状突起及暗红与黄色交错的花纹,部分可见有亮星。薯莨气味轻微,味道涩、苦。
应存放于干燥的地方。
含薯莨的中成药有哪些?
薯莨片:具有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小儿功劳止泻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的功效,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小儿腹泻。
消肿痔疮片:具有清热凉血、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外痔肿痛、内痔出血。
薯莨和三七功效一样吗?
薯莨为薯蓣科植物薯莨的干燥块茎,三七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二者功效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薯莨和三七都具有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崩漏、咯血、尿血等。
薯莨还具有活血、养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贫血、上消化道出血、产后出血等。三七还具有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205)
- 板蓝根(1118)
- 阿度西林(1100)
- 青霉素(1017)
- 阿司匹林(929)
- 残杀威(866)
- 枸杞子(828)
- 菊花(805)
- 比拉斯汀(776)
- 黄连(754)
- 奥美拉唑(735)
- 清热八味胶囊(727)
- 大山楂丸(702)
- 甘草(692)
- 百合(581)
- 巴多昔芬(533)
- 三七(532)
- 还少丹(520)
- 增液颗粒(502)
- 糊药(500)
- 五灵脂(453)
- 生津消渴胶囊(450)
- 维A酸(449)
- 英花片(444)
- 麻芩消咳颗粒(424)
- 阿福特罗(422)
- 阿洛司琼(416)
- 何首乌(413)
- 丙酸氟替卡松(411)
- 精血补片(405)
- 安胃止痛胶囊(401)
- 关通舒口服液(400)
- 七子填精口服液(393)
- 醋酸甲萘氢醌(392)
- 复方鱼腥草胶囊(392)
- 氯拉洛尔(386)
- 哌拉西林(385)
- 肠内营养乳剂(TPF-T)(380)
- 环硫雄醇(380)
- 青藤碱(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