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叶参
《中华本草》:豆叶参
拼音注音
Dòu Yè Shēn
来源
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二郎山报春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epilosa Craib采收和储藏:7-9月挖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具粗短的根茎和多数粗长须根。叶基生,开花时当年生新叶基部有鳞片,鳞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20mm,于时褐色;叶柄长5-25mm,有宽翼;叶片长圆状倒卵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开花时新叶常未充分发育,老叶长5-10cm,宽2-4cm,先端圆形,基部渐狭,边缘具胼胝质尖头的三角形牙齿,干时近革质,上面深绿色,粗糙,下面淡绿色,仅沿叶脉被稀疏黄毛,中肋稍宽。花葶高3.5-14cm,顶生伞形花序具花2-5朵;苞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10mm,膜质;花梗长4-20mm,被黄色毛;花萼钟状,长7-11mm,5裂,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外面被黄色毛;花冠淡紫蓝色,有稀疏的暗紫色条纹,5裂,裂片阔倒卵形,宽达12mm,先端深2裂;长花柱花:冠筒长约10mm,雄蕊距冠筒基部约4mm着生,花柱微伸出筒口;短花柱花:冠筒长14-17mm,雄蕊近冠筒口着生,花柱长4-5.5mm。蒴果球形,包于增大宿存花萼内。种子多数,圆形,黑色,有小的疣状突起。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900m的林缘和阴湿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和四川西部(天全、沪定)。
性味
甘;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主湿热黄疸;小便色黄涩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叶参
别名
川南报春
来源
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鄂西粗叶报春花Primula epilosa Craib,以根入药。7~9月采集,晒干。
性味
甘、辛,凉。
功能主治
清湿热,祛风痰。用于头昏,耳聋,湿热黄疸,尿少色黄。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狭眼凤尾蕨
- 白常山
- 白蜡花
- 短萼蜂斗草
- 蓝玉簪龙胆
- 亚泵礴
- 岩松
- 羊角草
- 白药
- 百部
- 岩参
- 圆柏
- 岩白菜
- 羊胆
- 羊血
- 大叶苣荬菜
- 碧桃干
- 大麦秸
- 大叶醉鱼草
- 白螺蛳壳
- 南五味子叶
- 白贝
- 百脉根
- 白苏梗
- 柔毛艾纳香
- 狨
- 白芥
- 白茅根
- 白毛藤根
- 百步还阳丹
- 白鹤菌
- 白萆薢
- 笔管榕
- 爆仗竹
- 百两金叶
- 斑鸠占
- 百尾笋
- 绣球花
- 牛角腮
- 郎伞木
- 辣椒
- 蓝桉
- 镰叶马蔺根
- 三角叶风毛菊
- 朱顶红
- 羊胎
- 榔榆茎叶
- 枕材
- 香菇
- 莸叶醉鱼草
- 小青杨
- 三叶槭根
- 羊脬
- 萱草根
- 牛角藓
- 梨叶
- 丝棉木
- 落地荷花
- 牛胞衣
- 雷蘑
- 小粘叶
- 露兜竻花
- 香果脂
- 龙牙草根
- 猩猩花
- 龙眼叶
- 粟糖
- 小画眉草
- 丝毛毛毡草
- 葎草
- 驴头
- 蘽根
- 香唐松草
- 小花八角枫
- 窿缘桉叶
- 朱砂草
- 老鼠脚迹
- 花生油
- 红蓝地花
- 松打七
- 芙蓉叶
- 楤木
- 光叶巴豆
- 水仙花
- 胡椒
- 暴马子
- 松橄榄
- 老君须
- 花红叶
- 黄连花
- 松鼠
- 波罗蜜叶
- 滇西风毛菊
- 红花子
- 南枳椇
- 红花雪莲花
- 南天仙子
- 南瓜子
- 南天竹叶
- 马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