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阴地蕨
《中华本草》:华东阴地蕨
拼音注音
Huá Dōnɡ Yīn Dì Jué
英文名
Eastern China Grape fern
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华东阴地蕨的全草或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epteridium japonicum(Prantl)Lyon[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var.japonicum Prantl]采收和储藏:全草夏、秋季采收,冼净,晒干或鲜用。根茎秋季采挖,洗净,去须根与叶柄,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蕨类植物,植株高35-60cm,较粗壮。具短而直立的根茎。根肉质,较粗壮。叶二裂;营养叶有长柄,长10-15cm;叶片略呈五角形,草质,长12-20cm,宽15-18cm,顶端短而渐尖,三回羽状分裂;羽片约6对,最下1对羽片最大,有柄;末回小羽片或裂片为椭圆形,边缘有整齐的尖锯齿;叶脉明显,直达锯齿。孢子叶自总柄抽出,其柄常高出营养叶。孢子囊穗圆锥状,长可达10cm,二回羽状;孢子囊圆球形,无柄,横裂,孢子四面型。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阔叶林下阴湿地溪边。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甘;苦;微寒
归经
肝;肺经
功能主治
清肝明目;化痰消肿。主目赤肿痛;小儿高热抽搐;咳嗽;吐血;瘰疬;痈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镇惊、平肝散结、消肿止痛、润肺祛痰的功能。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华东木蓝
- 华西小石积
- 白毛蛇
- 千金子
- 象肉
- 华南实蕨
- 蝎子草
- 西南水芹
- 和筋草
- 蚬肉
- 咳喘木
- 蠵龟筒
- 华泽兰
- 西藏花椒
- 血苋
- 合萌根
- 蝎子七
- 何首乌叶
- 化香树叶
- 厚皮树皮
- 血人参
- 虾须豆
- 蜥蜴
- 孩儿草
- 厚叶旋蒴苣苔
- 西瓜黑霜
- 和他草
- 虾子草
- 西河柳
- 西瓜子壳
- 华南皂荚
- 华千金藤
- 厚朴花
- 锈毛钝果寄生
- 华风车子
- 喉痧药
- 化橘红
- 象牙
- 赤麻鸭
- 白檀根
- 赤杨
- 紫弹树叶
- 紫梢花
- 紫晶蘑
- 厚皮香花
- 长叶水麻
- 西藏凹乳芹根
- 象牙参
- 护心草
- 蟹壳
- 何首乌
- 华山参
- 厚叶子树
- 西北莸
- 辛参
- 辛夷
- 血桐
- 邪蒿
- 华南舌蕨
- 西瓜皮
- 化香树果
- 华山矾
- 厚膜藻
- 回回豆
- 幌伞枫
- 厚朴果
- 华凤仙
- 合萌
- 厚皮树
- 和合草
- 哈士蟆
- 厚叶算盘子
- 厚叶沿阶草
- 华东膜蕨
- 忽布筋骨草
- 护心胆
- 华中五味子
- 复叶耳蕨
- 厚叶川木香
- 复叶葡萄叶
- 复叶披麻草根
- 合掌草
- 华青皮木
- 厚叶贯众
- 哈蟆油
- 蚕蛹
- 糙壳菱蟹
- 翠云草
- 翅果藤
- 脆蛇
- 草牡丹
- 臭李子
- 穿石藤
- 茶条槭
- 蝉蜕
- 翠羽草
- 翠蓝草
- 草乌
- 刺郎果
- 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