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香
《中华本草》:七里香
拼音注音
Qī Lǐ Xiānɡ
别名
满山香
英文名
Root of Lindley Butterflybush
出处
出自《修订增补天宝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海桐花科植物台琼海桐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ttosporum pentondrum Merr.var.hainanense(Gagnep.)H.L.Li[P.formosanum Hayata;P.formosanum Hayata var.hainanense Gagnep.]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
原形态
台琼海桐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达12cm。嫩枝被锈色柔毛,老枝秃净,皮孔不很明显。叶簇生于枝顶,呈假轮生;叶柄长5-12mm;叶片幼嫩时纸质,两面均被柔毛,以后变革质,光滑无毛,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4-10cm,宽3-5cm,先端钝,或急短尖,基部下延,狭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浅绿色,无毛,全缘或有波状皱折;侧脉7-10对,网脉在背面明显,网眼细小。圆锥花序顶生,由多数伞房花序组成,密被锈褐色柔毛,总花序柄及花序轴长4-8cm,花梗长3-6mm,苞片披针形,早落;小苞片卵状披针形;花淡黄色,有芳香;萼片分离,长卵形,先端钝,有睫毛;花瓣长5-6mm;花丝长达3mm,花药长1mm;子房卵形,基部被锈色疏柔毛。蒴果扁球形,光滑无毛,2片裂开,果片薄木质,内侧有横格;种子约10颗,不规则多角形,径约3mm。花期5-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岸边,为树种之一。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海南等地。
功能主治
活血消肿,解毒止痢。主跌打损伤,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
《四川中药志》:孕妇忌服。
复方
1.治血瘀症瘕:七里香、蜀羊泉、莪术、三棱。水煎服。(《四川中药志》)2.治小儿疳积:醉鱼草根。爵床各二钱,黄麻叶一钱。炖瘦猪肉吃。3.治流行性腮腺炎:醉鱼草根二钱,犁头草三钱,金银花藤一两,木芙蓉杆三钱,狮子草二钱。水煎,一日二次分服。4.治淋巴结核:醉鱼草根、夏枯草。猫爪草各五钱,鲜土LUAN儿三两。水煎,一日二次分服。5.治风湿性关节炎及腰痛:醉鱼草根五钱,土藿香三钱,白芷六钱,佩兰三钱,木防己一两。水煎,一日二次分服。(2.方以下出《常用中草药配方》)
各家论述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调气血,通月经。2.《四川中药志》:行血活血。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七里香
拼音注音
Qī Lǐ Xiānɡ
别名
满山香(《民间常用草药汇箱》)。
出处
《修订增补天宝本草》
来源
为马钱科植物醉鱼草的根。8~9月采挖,晒干。
生境分布
产四川、湖南。
形状
根长30~90厘米,粗1~2厘米,外表灰棕色,断面内心淡棕色,较坚硬。
性味
①《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味酸辛。"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治经闭,症瘕,血崩,小儿疳积,腮腺炎。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调气血,通月经。"
②《四川中药志》:"行血活血。治血瘀症瘕及崩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
注意
《四川中药志》:"孕妇忌服。"
复方
①治血瘀症瘕:七里香、蜀羊泉、莪术、三棱。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小儿疳积:醉鱼草根、爵床各二钱,黄麻叶一钱。炖瘦猪肉吃。
③治流行性腮腺炎:醉鱼草根二钱,犁头草三钱,金银花藤一两,木芙蓉杆三钱,狮子草二钱。水煎,一日二次分服。
④治淋巴结核:醉鱼草根、夏枯草、猫爪草各五钱,鲜土圞儿三两。水煎,一日二次分服。
⑤治风湿性关节炎及腰痛:醉鱼草根五钱,土藿香三钱,白芷六钱,佩兰三钱,木防己一两。水煎,一日二次分服。(②方以下出《常用中草药配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千层楼
- 灯台菜
- 千只眼
- 大青
- 野木鱼
- 爬山猴
- 丁萝卜
- 大伸筋
- 白花鹅掌柴
- 继木[檵木]
- 鸡屎白
- 哉果
- 甜瓜根
- 野花椒皮
- 油柑根
- 十大功劳
- 堇宝莲叶
- 皂荚子
- 油柑叶
- 柚花
- 一朵云叶
- 蜀葵子
- 矮杨梅果
- 十三年花
- 大串连果
- 十大功劳根
- 藤三七
- 鼬瓣花根
- 龙血树
- 苦菜花子
- 中国繁缕
- 多花猕猴桃茎叶
- 矮茎冷水花
- 三钻七
- 三爪金龙
- 一枝黄花
- 鼬瓣花
- 雪山鼠尾草
- 青竹蛇
- 藤碎补
- 甜瓜蒂
- 秃房茶子
- 朱蕉
- 田旋花
- 枣树根
- 藤麻
- 龙虱
- 藤梨根
- 朱蕉花
- 指天椒
- 甜瓜叶
- 柱果木榄果
- 梓实
- 枣核
- 藤本夜关门
- 中华石楠果
- 鹩哥舌
- 藤檀
- 朱兰
- 粳米泔
- 橘叶巴戟
- 香排草
- 龙眼树皮
- 鹿仙草
- 金橘叶
- 迎春花叶
- 柚
- 鸭皂树根
- 野三七
- 檀香油
- 野鸦椿花
- 聚叶虎耳草
- 云实
- 无毛南蛇藤
- 越西木香
- 香堇菜
- 苦天茄叶
- 龙眼花
- 准噶尔鸢尾
- 鹿靥
- 野桂花
- 蓍草
- 异型莎草
- 甜地丁
- 龙须参
- 伞形梅笠草
- 蜈蚣草
- 异被赤车
- 独角芋
- 紫阳花
- 大砂仁
- 箬蒂
- 大肺经草
- 大良姜
- 白牛胆
- 大麦奴
- 倒扎龙
- 大烟锅草
- 大花威灵仙
- 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