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
《中华本草》:羊脂
拼音注音
Yánɡ Zhī
英文名
Goat or sheep fat
出处
出自《千金·食治》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apra hircus Linnaeus2.Ovis arie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宰羊时部腹取脂肪,置锅内煎熬,滤出油脂,冷却。
原形态
1.山羊,体长1-1.2cm,体重10-35kg。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四肢细,尾短,不甚不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2.绵羊,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最小不过20kg,最大可达150-200kg。外形特征亦有多样。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无角;有的仅雄性有角。角形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具有两层:外层为粗毛可蔽雨水,内层为纤细的绒毛,藉以保温。但改良品种仅存内层的绒毛。前后肢两趾间具有一腺体,开口于前部。具有泪腺。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为饲养家畜之一,口种颇多。2.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多达300余种。群居动物,以草类粉良。怕热不怕冷。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2.分布几遍全国,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
化学成分
山羊或绵羊的脂肪油,羊脂以甘油酯(glycerin ester)为主,含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palmitic acid)及硬脂酸(stearic acid),也含少量的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oleic acid)及少量亚油酸(linoleic acid)。绵羊体脂的脂肪酸组成为:肉豆蔻酸4.0(3.8)%,棕榈酸28.3(27.8)%,硬脂酸13.5(14.7)%,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 acid)0.8(2.0)%,油酸50.8(46.3)%,十八碳二烯酸(octadecadienoic acid)1.9(4.8)%,C20-C22不饱和脂酸0.7(0.6)%。脂肪的不皂化物多在1%以下。羊脂成分与牛脂相似,但羊脂比较坚硬,即含高级饱和脂酸甘油酯较多。
性味
味甘;性温
归经
心;脾;肾经
功能主治
补虚;润燥;祛风;解毒。主虚劳赢瘦;久痢;口干便秘;肌肤皲皱;痿痹;赤丹肿毒;疮癣疮疡;烧烫伤;冻伤
用法用量
内服:烊化冲,30-60g ,或煮粥,或入煎剂。外用:适量,熬膏敷。
注意
外感未解及痰热内盛者禁服。
各家论述
1.《千金·食治》:生脂:止下痢脱肛,去风毒,妇人产后腹中绞痛。2.《日华子本草》:治游风。3.《纲目》:熟脂:主贼风痿痹,辟瘟气,止劳痢,润肌肤。杀虫,治疮癣。入膏药,透肌肉经络,彻风热毒气。4.《本经逢原》:羊脂,生主下痢脱肛,取润以导之,补中寓泻也。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脂
拼音注音
Yánɡ Zhī
别名
绵羊脂
来源
偶蹄目牛科绵羊Ovis aries L.,以绵羊腹内脂肪入药。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
功能主治
可做软膏基础原料。
备注
[b]羊毛脂[/b]:为软膏基质。
[b]羊毛醇[/b]:可为乳化剂,油膏基质及制造维生素和激素的原料。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羊脂
拼音注音
Yánɡ Zhī
出处
《千金·食治》
来源
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脂肪油。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羊肉"条。
化学成分
含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及硬脂酸,也含少量的肉豆蔻酸;不饱和脂酸主要是油酸,也含少量的亚油酸。绵羊体脂的脂肪酸组成为:肉豆蔻酸4.0(3.8)%,棕榈酸28.3(27.8)密,硬脂酸13.5(14.7)彩,呷·六碳烯酸0.8(2.0)%,油酸50.8(46.3)%,十八碳二烯酸1.9(4.8)%,C20~C22不饱和脂酸0.7(0.6)%。脂肪的不皂化物多在1%以下。羊脂成分与牛脂相似,但羊脂比较坚硬,即含高级饱和脂酸甘油酯较多。
性味
甘,温。
①《纲目》:"甘,热,无毒。"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温。"
功能主治
补虚,润燥,祛风,化毒。治虚劳羸瘦,肌肤枯憔,久痢,丹毒,疮癣。
①《千金·食治》:"生脂:止下痢脱肛,去风毒,妇人产后腹中绞痛。"
②《日华子本草》:"治游风并黑皯。"
③《纲目》:"熟脂:主贼风痿痹,辟瘟气,止劳痢,润肌肤。杀虫,治疮癣。入膏药,透肌肉经络,彻风热毒气。"
用法用量
内服:烊化冲。外用:熬膏敷。
注意
《随息居饮食谱》:"外感不清,痰火内盛者均忌。"
复方
①治产后诸病羸瘦:生地黄汁一升,生姜汁五升,羊脂二斤,白蜜五升。上四味,先煎地黄汁,令余五合。下羊脂煎,减半。次下姜,次下蜜,令如饴状。空肚,酒一升,取煎如鸡子大,投酒中饮,日三。(《古今录验方》地黄羊脂煎)
②治虚劳口干:羊脂如鸡子大,醇酒半升,枣七枚(擘),合渍七日,取枣食之。(《千金方》)
③治卒汗不止:牛、羊脂,温酒频化服之。(《外台》)
④治诸久痢不差:羊脂、蜡、阿胶各二两,黍米二升。上四味,合煮作粥,一服令尽。(《千金方》)
⑤治妊娠下痢:羊脂如棋子大十枚,温酒一升,顿服之,日三。(《千金方》)
⑥治赤流肿丹毒:以羊脂煎了,摩之。得青羊脂最良。(《千金方》)
⑦治小儿口疮:羊脂煎薏苡根涂之。(《活幼心书》)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苋菜
- 荨麻
- 小悬钩子
- 芸苔
- 亚香棒虫草
- 小六月寒
- 小倒钩藤
- 小果栀子
- 小旋鸡尾
- 连翘
- 羊舌树
- 小茄
- 鲤鱼
- 露珠香茶菜
- 小獐毛
- 小天冬
- 辣辣菜
- 羊须
- 骡宝
- 咬人狗
- 小白绵参
- 小盘木
- 牛鼻栓
- 芸薹
- 虾
- 蓝猪耳
- 羊齿天冬
- 牛筋条
- 莱菔
- 夜合花
- 香榧草
- 蘘荷
- 疬子草
- 三楞筋骨草
- 楼梯草根
- 羽叶三七
- 雪里见
- 叶上花
- 营实
- 岩谷伞
- 元元草
- 羊靥
- 圆叶碱毛茛
- 元宝槭
- 羊屎果树皮
- 云香草
- 芫花根
- 蝇子草
- 圆果冷清草
- 羊洪膻
- 羊蹄肉
- 羊蹄叶
- 亚黑管菌
- 圆叶南蛇藤茎
- 芋头花
- 岩七
- 岩梭花
- 腰子草
- 叶上果根
- 翼首草
- 圆果罗伞
- 细叶藤柑
- 羊屎条花
- 莠狗尾草
- 纤花耳草
- 羊红膻
- 蘡薁藤
- 小果卫矛
- 稀花蓼
- 荨麻根
- 岩菖蒲
- 宜昌楼梯草
- 蘘荷花
- 小九节铃
- 小叶云实
- 小儿腹痛草
- 细叶十大功劳
- 羊胡髭草
- 狭穗鹭兰
- 圆叶锦葵根
- 小果排草
- 玄明粉
- 仰天钟根
- 岩筋菜
- 芋叶
- 绣线菊叶
- 岩兰花根
- 细叶大戟
- 羊毛绒球蟹
- 羊蹄暗消
- 叶子花
- 小无心菜
- 岩蒿
- 绣球防风果
- 纤枝山柑
- 芋儿七
- 玄精石
- 细叶小羽藓
- 岩乌头
- 圆瓣冷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