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岩
黑松岩风景区与大小石林风景区一样产生于两亿年以前。受东吴运动影响地区从海洋环上升为陆地,下二叠统茅口组灰岩经地表溶蚀形成了最早一期石林(石牙)。晚二叠世陆相峨眉山玄武岩喷溢,覆盖了早期石林,随后又长期处于缓升夷平剥蚀状态。至新生代古新世,玄武岩盖层大部分被剥蚀,茅口组、柄霞组以及石灰系和泥盆系碳酸盐岩逐渐出露,使发育石林的地层层位增多,土下溶蚀与地表改造使溶痕加深中宽,石牙不断出露地表,石柱高度不断增加。始新世晚期,断块运动使石林地区产生差异升降(掀升运动),造就山间盆地并汇水形成古湖。湖内沉积了老第三系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同时加速了湖周早期碳酸岩的石林喀斯特进程。渐新世晚期,古湖湖心南移并最后消失。受青藏高原隆升影响,自中新世纪至第四纪逐渐上升至现今高原海拔。在此期间,形成了以巴江河谷为浸蚀基底,溶蚀发育新生石林和剥蚀改造早期石林的地貌格局。由于经历了多期继承性的地质深化,使不同时期的石林在空间上彼此组合叠置,因而形成了类型多样的黑松岩喀斯特地貌景观。
黑松岩风景区面积为10.25平方公里,它与大小石林风景区一样属喀斯特地貌风光,但两者的特点还不尽相同,如大小石林风景区的石峰多为孤立形,而黑松岩的石峰多为连成—体;大小石林风景区的石头颜色呈浅灰色,而黑松岩风景区的石头颜色是灰黑色的。
黑松岩风景区在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历史上曾隶属陆良县。清康熙《陆良州志》说:“石门峰,沿西南四十里,地名石门哨”。民国《陆良县志稿》称:“和摩站有石峰,孤秀高耸,垒行而成。四面峭石,狮蹲象伏,百怪千奇。每逢雪天,如玉笔直插云霄,瑶岛琼林,天然绘图。”黑松岩石林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就来到了这个世界,所以应该说人们早就知道了“黑松岩”这千奇百怪的石了,但当人们为温饱生计而忙碌的时候,不可能发现她的观赏价值,当做观赏对象,而把她当做挖山毛野菜用以充饥的场所,打柴取暖的境地;牧童们上山放牛捉迷藏的地方。历史的列车驶入20世纪日80年代,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人们突然发现,曾被人们厌恶地形容为“穷山恶水”的“黑松岩”,原来是一块美如仙境的地方。这样才撩开了黑松岩风景区的面纱,更多的人才踏上了这方古老而清纯的圣地。
- 茄子河区 1茄子河佛宝寺
- 桃山区 2桃山公园
- 桃山区 3万宝山
- 茄子河区 4石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 桃山区 5桃山水库
- 勃利 6西大圈森林公园
- 桃山区 7万宝湖儿童公园
- 新兴 8群众艺术馆
- 新兴 9八道岗原始社会遗址
- 桃山区 10英伦庄园
- 新兴 11新兴基督教堂
- 勃利 12青松岭森林公园
- 茄子河区 13龙头桥水库
- 勃利 14勃利硅化木群
- 桃山区 15大顶子山古城遗址
- 茄子河区 16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勃利 17吉兴河水库
- 勃利 18马鞍山古城址
- 勃利 19勃利密塞
- 勃利 20毛公山
- 勃利 21勃利红星森林公园
- 勃利 22吉兴森林公园
- 勃利 23七台河市博物馆
- 茄子河区 24十二烈士山
- 茄子河区 25倭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