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忽热古城址

新忽热古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是元代至明代遗址。2007年11月10至11日,内蒙古文物局组织进行考察。新忽热古城平面为正方形,东西长950米,南北宽950米,城墙为土夯,南墙与东墙各设宽12米城门,城内采集到的汉代陶片、唐代钱币、西夏陶器残片等文物。对于揭晓成吉思汗从漠北到漠南的通道有重要价值。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的南墙与东墙各设一宽12米的城门,西墙、北墙没有门。在东、南门外设有大型的瓮城;古城四角均有高大的角楼,四墙均有马面,城内采集到的汉代陶片,唐代钱币西夏陶器残片等物。
- 中文名称
- 新忽热古城址
- 出土地点
-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
- 遗址面积
- 1平方公里
- 批准单位
- 国务院
- 批准时间
- 2013年
- 批准文号
- 国发(2013)13号
- 级别批次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时 代
- 元、明
历史沿革
据《史记·匈奴列传》和《前汉书·帝纪》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遣因榆将军公孙敖筑此城。当时强大的匈族统治着北方的大片地区。公元前105年,匈奴乌维单于逝世,他的儿子继位,号为儿单于。第二年即公元前104年,匈奴的领地因为遭受大范围的雨雪灾害,造成大批牲畜死亡,然而,年少的儿单于由于统治无方,继续发动战争耗费大批钱粮引起国内动荡。当时匈奴统治集团中的一个中级军官——左大都尉打算杀掉儿单于带兵投降西汉。经过联络,西汉同意他受降,但是因为距离汉朝疆域比较远,需要汉朝派军队中途接应。当年的夏初,汉武帝派遣因榆将军公孙敖筑了塞外受降城,并屯驻骑兵以接应。然而,就在公元前103年春天,兵变发生之前,这位左大都尉由于反常举动,惨遭单于杀害,一个运作了近2年多的兵变计划就此泡汤。但是,原本为半途接受匈奴降兵而修筑的城池却保留了下来。它也因为它最初的使命而得名“受降城”。后来,驻扎在受降城的汉军奉命撤回,这里成为一座空城。乌拉特中旗新忽热古城就是《蒙古秘史》中记载的兀剌海城,也就是成吉思汗从漠北南下、6次征伐西夏时第一个攻克的城池。一发现对于最终揭晓成吉思汗从漠北到漠南的通道有重要价值。根据西汉全图和汉书等现有资料和城内发现的陶器残片判断,在这一地带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筑城,时为汉塞外受降城,建于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5年),为汉因杅将军率部众所建,是一座军事治所,后来到南北朝、隋唐、宋、西夏和蒙元时代,历朝都有所沿用和加固。宋朝时,乌拉特中旗地界为西夏属地,西夏王朝为加强边疆的固防,将属乌拉特中旗境内的新忽热古城址扩建成现在的古城规模。2007年11月10至11日,内蒙古文物局组织一批著名考古专家,对这座规模宏伟的古城进行了考察与论证。通过对城内采集到的汉代陶片、唐代钱币、西夏陶器残片等物分析,这座古城的确始建于西汉时期,历经北朝、唐、宋、西夏等历史阶段。文物遗存
新忽热古城位于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政府所在地北1公里之处,占地面积达1平方公里,是阴山北部地区汉代长城附近的一座大型古城。宏大的规模和历史赋予它的沧桑令所有来访者对它肃然起敬。古城平面为正方形,为正南北方向,东西长950米,南北宽950米,城墙裸露地面高低残缺不一,城墙为土夯而成,褐粘土夯层次清晰可辨,最高处为8米。目前城墙各处有部分损坏。据介绍,解放初期城墙基本完整,上面可并行4辆牛车。古城的南墙与东墙各设一宽12米的城门,西墙、北墙没有门。在东、南门外设有大型的瓮城;古城四角均有高大的角楼,四墙均有马面,城内采集到的汉代陶片,唐代钱币西夏陶器残片等物。
遗址保护
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郓城 1宋江故里
- 曹县 2郗堌堆遗址
- 曹县 3菏泽曹州牡丹园
- 东明 4窦土固堆古文化遗址
- 东明 5高村合拢处石碑
- 曹县 6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
- 牡丹区 7安邱堌堆遗址
- 巨野 8昌邑故城址
- 鄄城 9孙膑旅游城
- 东明 10东明古城
- 东明 11东明文庙大成殿
- 东明 12东明黄河森林公园
- 东明 13东明县毛泽东纪念馆
- 牡丹区 14曹州百花园
- 东明 15东明黄河大桥
- 东明 16东明庄周文化广场
- 东明 17万福公园
- 东明 18高村黄河抢险纪念碑
- 东明 19武庙华阳大佛山
- 单县 20浮龙湖旅游度假区
- 东明 21东明县观光农业
- 成武 22石佛
- 东明 23齐王阁
- 东明 24东明石化公园
- 东明 25朱岗寺古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