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寺

平阳寺位于若耶溪源头化鹿山下的,创建清康熙五年(1666年),规模宏大,主体殿宇多达六进,加上侧室数百间,构成一个巨大的建筑群体。寺院在鼎盛时期僧人有千人之众,系江南一大名刹。相传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时清圣祖曾南巡到此,赐额“传灯志”,所以平阳寺又名“传灯寺”。平阳寺旧时藏有高僧弘觉禅师血书的《法华经》、康熙皇帝南巡时赠与弘觉禅师的黄钵一只及千佛袈沙一件,人称平阳寺“三宝”。民国30年(1941年),杜伟任浙东行署专员时,将“平阳三宝”移至天台国清寺收藏。平阳寺因岁月推移,风雨侵袭,殿宇大多毁损,现在仅存藏经楼一幢及侧厢屋数间。平阳寺内的无尘现象被称为天下之最,今藏经楼足以为证。建寺三百余年中,尘土纷飞难以避免,藏经楼却干干净净。解放后,这里曾改建为一家茶厂,更是烟灰尘土四起,但楼内的梁上、椽上及各个角落总是洁净如初。里面没有虫蛀乌啄的痕迹,甚至连蜘蛛丝也难以寻觅出一根来,真可谓世上罕见的“一尘不染”的古刹。游人到此,无不为之惊讶。多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好奇者、探谜者纷至沓来,但是平阳寺无尘之谜至今未解。
- 中文名称
- 平阳寺
- 地理位置
- 若耶溪源头化鹿山下
- 气 候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级 别
- 国家
- 区域面积
- 40,335平方米
- 类 型
- 江南一大名刹
- 保护对象
- 名刹
- 管理单位
- 绍兴政府
建筑构造
寺原占地一万九千九百八十平方米,大殿、竂舍近百间,地产两千亩,至清未尚有僧人百馀,有道师塑像,另有《重修平阳寺大殿募疏》碑一方,文载毛奇龄《西河合集》。艺术特色
平阳寺最具特色的佛教建筑是藏经楼,楼内简样的梁柱始终洁净、有尘无埃;顶椽和屋梁没有虫蛀痕迹,真如方才擦洗一般。据说藏经楼建成三百多年以来,掸帚洗擦,至今仍无灰尘,实属世界奇观,中外名士闻此奇观慕名而来者为数甚众。一九七一年,南斯拉夫文化代表专到此考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新闻单位多次作过专题报道,然至今尚无人对此之因下过定论。而民间广为流传则说是顺治皇帝隐居平阳寺为僧时,曾放一颗吸尘珠放尘纳垢的缘故,据史籍记载,平阳寺自道师后,由天岳禅师继方丈席,声振海内,万方敬仰。历史沿革
综上所考,平阳寺是驻过两代国师、沐过三朝皇恩的清朝名刹,一九三六年,殿东一侧圮,寺僧福堂暨绍兴佛教居士童国赣等曾募修。同年,抗战爆发而搁置,主要建筑年久失修而屡次倒塌。平阳禅寺曾藏有弘觉禅师血书《法华经》全部、康熙赠与禅田黄钵、千佛袈裟,时人号称「平阳婆宝」。一九四一年,国民党浙东行署主任杜某将「平阳三宝」移至天台山国清寺收藏。一九五一年,寺院停止了宗教活动,房屋由所在村改建民房和茶广。因而,寺内所有经书和文物全部失散,一九五六年台风卷席平阳禅寺,仅存藏经楼及侧厢数间。一九五八年「大炼钢」时,寺内千人锅及铸有经文重约三吨的大钟遭毁,一九八八年,有关热心居士发起劝募,被修藏经楼并移作殿用,重塑佛像,购置供具,平阳寺复兴,建筑规模初具寺院格局。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八日,绍兴县政府批准平阳禅寺为对外开放寺院。目前,已有大小佛像四十四尊。绍兴市政府将该寺列入会稽风景旅游区的重大开发专案,于二○○○年恢复以往建筑规模。平阳禅寺在住持印祥带领下弘法济生,省内外香客募款出资,修建寺宇及购置一切佛器等,善男信女做佛账、挂彩幡屡见不鲜,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显示一派新气象。- 江汉区 1中山公园
- 江岸区 2吉庆街
- 武汉 3磨山
- 汉阳区 4古琴台
- 武昌区 5武汉东湖海洋世界
- 江汉区 6武汉"二七"纪念馆
- 武昌区 7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 黄陂区 8大余湾
- 江汉区 9武汉中山公园
- 黄陂区 10木兰天池
- 江岸区 11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
- 江汉区 12武汉江汉关大楼
- 江夏区 13湖泗瓷窑址群
- 江岸区 14汉口近代建筑群
- 黄陂区 15盘龙城遗址
- 武昌区 16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 黄陂区 17云雾山
- 武汉 18九峰国家森林公园
- 武昌区 19湖北省博物馆
- 汉阳区 20月湖
- 武昌区 21武汉长江大桥
- 蔡甸区 22武汉九真山
- 黄陂区 23木兰山
- 江夏区 24槐山矶驳岸
- 黄陂区 25木兰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