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剑
二郎剑,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长穗兔耳风Ainsliaea henryiDiels的全草。分布于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散瘀清热,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血瘀肿痛,毒蛇咬伤,肺热咳嗽,哮喘。
- 中文学名
- 二郎剑
- 别 称
- 见血草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 桔梗目
- 科
- 菊科
- 属
- 兔耳风属
- 种
- 长穗兔耳风
- 分布区域
- 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 采收时间
- 夏、秋季
- 用 量
-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
- 毒 性
- 无毒
入药部位
全草。性味
味苦、酸,性凉。功效
散瘀清热,止咳平喘。主治
跌打损伤,血瘀肿痛,毒蛇咬伤,肺热咳嗽,哮喘。相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见血草适量。捣烂外敷。(《万县中草药》)2、治毒蛇咬伤:见血草、一支箭、鬼针草、半边莲、青藤香各12g。水煎服;亦可捣烂外敷伤口。(《万县中草药》)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形态特征
长穗兔耳风,又名滇桂兔耳风。多年生草本,高20-45cm。根状茎粗短。茎暗紫色,具柔毛。叶基生;叶柄长1.5-3cm,具柔毛;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圆形,长3-8cm,宽1.5-2.5cm,先端急尖或钝尖,基部楔状渐狭成具宽翅的叶柄,边缘有波状圆齿,上面绿色,下面有时带紫色,两面均具柔毛。头状花序2-3呈聚伞状,由多个小聚伞花序组成长穗状花序;每个头状花序有3小花;总苞片约4层,狭披针形;花冠白色。瘦果倒披针形,长约4mm,无毛;冠毛羽毛状,长约7mm,淡褐色。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宜兰县 1太平山国家森林游乐区
- 宜兰县 2大里天公庙
- 宜兰县 3龟山岛
- 宜兰县 4东北角海岸国家风景区
- 宜兰县 5太平山森林游乐区
- 宜兰县 6明池国家森林游乐区
- 宜兰县 7栖兰山林场
- 宜兰县 8明池森林游乐区
- 宜兰县 9南方澳渔港
- 宜兰县 10北关海潮公园
- 宜兰县 11罗东夜市
- 宜兰县 12栖兰国家森林游乐区
- 宜兰县 13苏澳冷泉
- 宜兰县 14武荖坑风景区
- 宜兰县 15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 宜兰县 16草岭古道
- 宜兰县 17大溪渔港
- 宜兰县 18吴沙故居
- 宜兰县 19豆腐岬
- 宜兰县 20翠峰湖
- 宜兰县 21冬山河亲水公园
- 宜兰县 22礁溪温泉
- 宜兰县 23东北角暨宜兰海岸风景区
- 宜兰县 24五峰旗风景区
- 宜兰县 25大溪蜜月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