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佛沿寺
五佛沿寺即沿寺石窟。沿寺石窟始建于北魏,唐、宋、明、清时续修过。石窟中有五尊大佛,又名五佛寺。窟内两旁有小佛千尊,俗称千佛寺。石窟进深9米,宽7米,中间有5米宽方形柱直抵窟顶,塔柱四面开龛,龛内各塑像一尊。前面释迦佛为清康熙年间重修,其余三尊形态各异神态自若,腰细面圆,方颐突出,属宋代晚期作品,窟后南北二角各塑一尊泥佛坐于束腰莲座之上,较前者造型高大,金面丰腴,体态端庄,均内着“僧祗支”下着裙,外着袈裟,其造像特点大抵为晚唐和五代遗存。南北两壁有模制影塑小佛像七至九排,计有千尊,置于泥塑假石台布之上,故有“千佛洞”之称。前面表层壁画四个菩萨为清代作品。
窟前为砖木结构的三层楼阁,紧接石窟崖面,与石窟巧妙地结合为一体,成为石窟前室。一楼南侧置木梯可登二楼。二楼北、东、南三面设绕廊,边置围栏,中为佛阁,可达窟内。二楼顶为木制尖顶八角亭,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基本完好。对面原有砖木结构的金刚殿二层楼阁,歇山顶,1968年失火被焚。沿寺石窟在“0”时因窟内放有0,五佛水管所以人和钥匙不在拒绝开门,才幸免破坏。在1983年维修加固石窟北壁地基时发现木刻印制的西夏文字的佛经残页共7页,计673字(经破泽为《金光明最胜王经》的部分内容)。
石窟西南的财神阁、龙王庙为明清所修,“0”时被毁坏,今已修复。庙前的观河楼面宽三间,其顶四角翘起,斗横顶托,上层望台前伸,后周围有扶拦,扶栏角下倒垂金瓜,建筑结构精巧,雅秀壮观颇具风格。登楼俯视,滔滔湍流,尽收眼底,远眺河南,群峦叠嶂,挺拔峻秀,为沿寺一大景观。
沿寺石窟这座佛教文化艺术及建筑物是景泰境内保存下来最早的古迹。1980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福泉 1葛镜桥
- 荔波 2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
- 荔波 3荔波小七孔风景区
- 都匀 4平塘风景区
- 惠水 5好花红乡
- 三都水族自治 6怎雷水寨
- 三都水族自治 7水族古文字碑林
- 都匀 8都匀榔木水寨
- 瓮安 9江界河风景名胜区
- 三都水族自治 10板告民族文化村
- 惠水 11东山生态园
- 三都水族自治 12姑鲁产蛋崖
- 惠水 13波云湖
- 三都水族自治 14中和瀑布
- 惠水 15九龙寺
- 惠水 16羡塘世外桃源
- 惠水 17摆榜梯田
- 龙里 18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
- 三都水族自治 19水书摩崖
- 三都水族自治 20都江镇万人坟
- 三都水族自治 21石板寨抗日旧址
- 三都水族自治 22巴茅
- 惠水 23“金蟾礼斗”观光台
- 三都水族自治 24三都柳江
- 三都水族自治 25雪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