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新光遗址
永平新光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城东部的新光街两侧,新建的东西大街(博南路)横穿遗址之上。总面积40000平方米。该遗址是云南省发现的面积最大的新石器遗址。
- 中文名
- 永平新光遗址
- 方 针
-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 总面积
- 40000平方米
- 发现时间
- 1993年5月
- 位 于
- 永平县城东部的新光街两侧
- 原 则
- 有利于文物保护,有利于城市建设
简介
新光遗址位于云南省永平县县城东部,现博南路西段,海拔1600余米,是滇西地区的一处高原山间盆地。发源于盆地边缘的银江河由北向南从盆地中间缓缓流过,汇入澜沧江。该遗址发现于1993年5月,客运站、交警大队建房挖基槽时,掘出大量陶片、石器等,后经州文物管理所调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查,确认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2月4日,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等机构领导及专家共同现场考察了遗址,为此,省州文物部门及县人民政府决定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坚持“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原则,配合基本建设进行发掘。并依法向国家文物局申报该遗址的抢救发掘。先后发掘五次,长达三年之久,共发掘2700平方米。遗址堆积情况
从已经发掘的范围来看,可以划分19个层次和部分独立的遗迹现象。其中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层位10个其余均为明代及其以后的层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堆积厚的地方可达2米多。最薄的地方仅有断层分布。遗址和遗物情况
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迹有灰坑、沟、房子等。在沟底发现大量碳化稻和植物籽实。房子均为干栏式或半地穴式建筑。出土遗物包括石器、陶器两大类。石器均为磨制的石斧、锛、刀、镰、镞砾石等,尤以石锛、石镞数量及类型较多。陶器比较复杂,主要器类为罐、尊、壶、钵、缸、盆、杯、器盖、勺……另外尚有空三足器。陶器的制法均为手制,以夹砂陶为主,陶色主要为灰色或深灰色,或褐色、晚期红陶渐多。陶器纹饰很复杂,主要的有附加堆纹、刻划纹、戳印纹、晚期又大量出现花边口、波浪纹、圆形纹、菱形纹、涡纹、之字纹、网格纹、叶片纹等。陶器器形及纹饰由早至晚有着明显的演变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期,代表着同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遗址的年代及价值
新光遗址的年代,通过北京大学碳14测定距今3700至4000年左右,为云南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其层位关系和文化内涵都很丰富,出土石器和陶器都有独特的风格,尤以陶器造型及纹饰为其他地方所不见,其范围处于怒江、澜沧江、洱海并流地区。而与其新石器时代所处地形有不同。因此,该遗址文化内涵所代表是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专家称为“新光类型”。新光遗址至少可以分为三期,因此,对研究云南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谱系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遗址又处于我国边境地区,它对研究我国古代边境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研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研究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在代文化关系,研究古代文化的族属问题,以及云南青铜文化的起源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不可多得的材料。- 高昌区 1葡萄沟
- 鄯善 2火焰山景区
- 高昌区 3坎儿井民俗园
- 高昌区 4大漠土艺馆
- 高昌区 5火焰山风光
- 高昌区 6吐鲁番博物馆
- 高昌区 7库木塔格沙漠
- 高昌区 8吐鲁番沙漠生态旅游风景区
- 鄯善 9吐峪沟石窟
- 鄯善 10洋海墓群
- 高昌区 11高昌古城
- 高昌区 12台藏塔遗址
- 鄯善 13吐峪沟
- 高昌区 14神泉
- 鄯善 15鲁克沁历史文化旅游区
- 高昌区 16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 鄯善 17吐峪沟麻扎村
- 鄯善 18鄯善影视文化旅游区
- 鄯善 19库姆塔格沙漠
- 高昌区 20吐鲁番郡王府
- 高昌区 21万佛宫(大漠土艺馆)
- 鄯善 22吐鲁番吐峪沟千佛洞
- 高昌区 23沙漠植物风情园
- 高昌区 24阿斯塔那古墓群
- 高昌区 25苏公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