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号军三角庄根据地遗址
红号军三角庄根据地遗址在江口县德旺乡杨柳村朝阳山的半山腰,距德旺乡政府约6公里,距县城约60公里,前有顺溪河,背靠朝阳山,与梵净山原始森林相连。三角庄,清朝末年,因战祸连年,自然灾害不断,苛捐杂税不堪重负,百姓民不聊生,奋起-,此起彼伏,红号军起义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855年(咸丰五年),江口举人徐廷杰、梅济鼎、贡生夏昶、农民吴劳苟、陈福林、徐兴等人集中上五洞(铜仁)地区各族群众数千人以红布蒙头为号,于公元1855年11月7日(咸丰五年十月初二)在铜仁举行起义,称红号军。红号军因顺应民意,大得人心,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从11月到第二年2月的4个月间,先后攻下铜仁府、松桃、思南、印江、石阡、玉屏、岑巩、青溪、三穗、秀山、晃县、凤凰、花垣等城池,红号军发展到2万多人。1856年2月28日(咸丰六年正月二十三日),红号军兵败铜仁,首领徐廷杰、梅济鼎、吴劳苟、徐兴、毛大仙等阵亡。咸丰六年二月(1856、3)红号军首领陈福林、刘世美、赵子隆、严占鳖、朱元北、杨宗保等率领红号军退往梵净山南麓三角庄建立根据地,这里背山面水,进可攻,退可守。红号军在此构筑土木石城,设前营、中营、后营,积极筹粮备战,赶造军械,遍帖告示,并主动与松桃的苗族义军和思南的白号军联络,相互支援配合,共同与清军战斗。因声势浩大,惊动清廷,咸丰皇帝令川、湘、黔三省清军全力会剿,终因寡不敌众,于1856年10月26日,根据地失陷,红号军失败。其余部坚持斗争10多年,最后投奔白号军。红号军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波及面广,影响很大,震撼了清朝的统制,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
- 高昌区 1葡萄沟
- 鄯善 2火焰山景区
- 高昌区 3坎儿井民俗园
- 高昌区 4大漠土艺馆
- 高昌区 5火焰山风光
- 高昌区 6吐鲁番博物馆
- 高昌区 7库木塔格沙漠
- 高昌区 8吐鲁番沙漠生态旅游风景区
- 鄯善 9吐峪沟石窟
- 鄯善 10洋海墓群
- 高昌区 11高昌古城
- 高昌区 12台藏塔遗址
- 鄯善 13吐峪沟
- 高昌区 14神泉
- 鄯善 15鲁克沁历史文化旅游区
- 高昌区 16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 鄯善 17吐峪沟麻扎村
- 鄯善 18鄯善影视文化旅游区
- 鄯善 19库姆塔格沙漠
- 高昌区 20吐鲁番郡王府
- 高昌区 21万佛宫(大漠土艺馆)
- 鄯善 22吐鲁番吐峪沟千佛洞
- 高昌区 23沙漠植物风情园
- 高昌区 24阿斯塔那古墓群
- 高昌区 25苏公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