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黄叔度墓
黄叔度墓位于正阳县城西北隅,县教体局院内。墓冢高2米、周长26.3米、东西长8米、南北长8米。墓南向,前有古墓碑两快,东侧为唐碑,西侧为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立碑。现墓基一圈砌有高0.5米的护墓墙,墓地有翠柏7棵。明清之际,祠墓多次维修,现祠祀渐废。
唐碑,素面,高2.4米、宽0.76米、厚0.17米。碑阳面正中题镌“汉黄叔度墓”五个大字,每字大0.4米见方;碑左下侧题刻“颜真卿书”四字,每字大0.10米见方。均系“颜体”楷书,浑厚雄健,刚劲笃实,历千百年而笔锋峻厉,墨韵犹存,实为不可多得的颜体题镌之大字碑。碑帽早失,碑座长方形,无纹饰。现在碑阴及两侧砌有护壁。
清碑,立墓前西侧,系清乾隆十七年碑刻,高2.5米、宽0.76米、厚0.17米。碑阳面无纹饰,正中题镌“汉黄征君墓”五个大字,左下侧题刻“会稽后学南渠沈浯敬书”十个小字,均为楷书,其字大小如唐碑,碑阴面上部刻“二龙戏珠”纹,碑身刻县令解忻撰写的《重修黄征君墓记》全文,碑文共16行。《碑记》第一段论古贤之“三不朽”,第二段论黄可与颜回媲美,第三段对黄著《天禄阁外史》及明王守溪《天禄阁外史序》疑而辩之。总论为歌颂黄叔度人品高尚,德行不朽。碑刻字迹清秀,端庄有致,堪称书法佳品。《碑记》对研究黄宪(叔度)及其祠墓的演绎过渡,提供了有价值之资料,黄祠墓过去碑碣甚多,今仅遗此二碑。碑文均为颜体楷书,唐碑碑文的神情骨格以及清汤丰润的神韵当属颜真卿真迹,对于研究颜真卿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清乾隆十七年所立石碑文更能体现黄叔度高尚的思想品德,引得后人尊崇和敬仰。
黄叔度墓是我省现存东汉时期保存完整的古墓葬之一,对于研究东汉时期的墓葬形式及当时的社会历史、政治文化、人情风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 玄武区 1美龄宫
- 建邺区 2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玄武区 3红山森林动物园
- 秦淮区 4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 高淳 5游子山
- 高淳 6游子山风景区
- 玄武区 7南京毗卢寺
- 玄武区 8南京城墙
- 秦淮区 9南京瞻园
- 栖霞区 10南京长江二桥
- 玄武区 11太平天国天王府
- 浦口区 12吴武状公祠门楼
- 玄武区 13灵谷寺无梁殿
- 栖霞区 14仙鹤观六朝墓地
- 鼓楼区 15龙江宝船厂遗址
- 浦口区 16侵华日军浦口战俘营“抗日蒙难将士纪念碑”
- 浦口区 17求雨山文化园
- 溧水 18古蒲塘桥
- 浦口区 19浦镇火车站英式建筑
- 秦淮区 20明古城墙
- 栖霞区 21燕子矶
- 浦口区 22六角井
- 浦口区 23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 江宁区 24杨柳村古建筑群
- 浦口区 25双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