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陵

尧陵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北郊村西的涝河北岸,距市区35公里。墓高50米,周长300余米,依山傍水。祠宇依陵而建,布局紧凑,木雕精细。陵周石山悬崖,陵墓由黄土堆积而成,古柏葱郁覆盖,清流环绕而过,景色秀丽壮观。1984年中国考古研究院专家考证,陵丘属人为形成,再根据尧陵附近发现陶片推测,4000余年前人类曾在此活动居住。这与当地传说,葬尧时人们掬土成山成陵相吻合。
- 中文名称
- 帝尧陵
- 地理位置
- 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北郊村西的涝河北岸
- 墓 高
- 50米
- 周 长
- 300余米
建筑格局
陵高50余米,周围300余米,相传帝尧驾崩,万民悲悼,临穴掬土,遂成陵丘,陵丘之南,建有陵园。山门为阁楼式戏台通道;入山门,东西建有看楼;北为仪门,斗拱层迭,飞檐凌空,由两柱平地托起,谒陵至此,均须下马落轿,故亦称下马坊。仪门之北为献殿;东西为配殿,献殿往北,登石阶,入碑亭,可见正中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所飧"古帝尧陵"四个大字,旁竖历代石碑四幢;再北即帝尧陵寝。整个陵园建筑布局紧凑,结构巧妙。陵园祠宇,相传为唐初改建。人文历史
据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载,唐太宗李世民曾晋谒尧陵。唐显庆三年(658年)重修祠宇,此后历朝均进行过修葺与补建。祠内有山门、牌坊、厢房、献殿、垛殿、寝殿、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绿瓦,格外醒目。祠内存在碑碣10余通,碑文记载尧王故绩及尧陵沿革;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立的一块碑上刻有尧陵全图,至今完好。祭尧历代被奉为国祭,明清时代设春秋二祭。祭祀时节,游人如织,商贾云集,百艺献技,香火繁盛。- 长白朝鲜族自治 1长白山瀑布
- 长白朝鲜族自治 2长白山天池
- 长白朝鲜族自治 3灵光塔
- 长白朝鲜族自治 4干沟子古墓群
- 临江 5宝山-六道沟冶钢遗址
- 长白朝鲜族自治 6大戏台河风景区
- 浑江区 7青山湖风景区
- 临江 8金银峡
- 长白朝鲜族自治 9长白山火山群
- 临江 10鸭绿江漂流
- 靖宇 11杨靖宇将军殉国地
- 江源 12干饭盆景区
- 抚松 13温泉度假村
- 抚松 14长白山仙人洞
- 临江 15伪满皇帝行宫
- 长白朝鲜族自治 16朝鲜族民俗村
- 浑江区 17夏日冰洞
- 临江 18贾家营瀑布
- 长白朝鲜族自治 19长白山
- 浑江区 20龙山湖景区
- 临江 21花山国家森林公园
- 靖宇 22白山湖
- 浑江区 23长白山迷宫风景区
- 长白朝鲜族自治 24望天鹅景区
- 长白朝鲜族自治 25长白石林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