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鼓墩古墓群

擂鼓墩古墓群位于随州市西北2.5公里。这里曾经是战国早期曾国君主曾侯乙墓所在地。古为隋国领地。该墓建在红砂岩坡之上,凿石为穴, 墓室面积220平方米,深约20米。主棺分内外两层,全为彩绘。另发现殉葬棺21具,殉葬人多系13-25岁的青少年女性。随葬物品有礼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竹器及竹简等达7000多种。
- 中文名
- 擂鼓墩古墓群
- 墓室面积
- 220平方米
- 深
- 20米
- 位 置
- 随州市西北2.5公里
基本概况
钟、磐、鼓、瑟、琴、笙、箫、笛等乐器,种类繁多,排列有序,宛如一间古代乐厅。尤其是其中一套拥有64件的铜编钟,它设计精巧,铸造瑰丽;出土时,尚完整地悬挂在钟架之上,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古今乐曲均能演奏,实令人惊叹不已。据编钟下层中央的一个甬钟的铭文记载,这套编钟是楚惠王五十六年(前433)送给这位毕生爱好音乐的曾侯乙做殉葬品的,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这批珍贵文物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现墓地已加盖厅庑,保存了墓坑、棺室及大部分棺木,并陈列着相应的文物及其复制品等。在距曾侯乙墓约500米的地方, 又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古墓群,初步查明为24座,出土文物200余件,主要是铜器、仿铜陶礼器和兵器, 尤以青铜剑为最多。据考证,这座墓群很可能是当时的一个公族墓,即古文献所说的“族坟墓”。内部构造
主棺分内外两层,全为彩绘,外棺长3.2米,高2.19米,殉葬棺21具,除一格只髹红漆外,皆施彩绘,殉葬人多系13-25岁之青少年女性。随葬物品有礼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竹器及竹简等达1.5万余件。以九鼎、八簋为中心的铜礼器,品类齐全,造型奇妙,浮雕、透雕、细镂,错金嵌玉,巧夺天工。金杯、金盏,光灿夺目。壁、环、璜、佩等玉器玲珑璀璨,刻技精湛。漆器造型新颖,图案繁缛,蟠龙、卧鹿,栩栩如生。地理区域
在随州市城关西北2.5公里的擂鼓墩。擂鼓墩古为随国领地,北望桐柏,南面涡山(即大洪山),东临极水,山岭绵亘,古冢森森。曾侯乙系战国早期曾国君主,其墓营建于红砂岩坡之上,凿石为穴,墓扩面积220平方米,深近20米,停分四室,均以巨木镶隔。擂鼓墩古墓群位于湖北省随州市的西北郊。传说春秋时期楚庄王讨伐随国,曾在这里筑台擂鼓指挥将士作战,故而得名“擂鼓墩”。擂鼓墩一带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墓地,已探明古墓70多座,1978年发掘的曾侯乙墓是其中最大的一座,该墓以出土大量的珍贵文物,特别是举世罕见的、完整的古代乐器编钟而闻名于世。历史概况
曾侯乙墓建于红砂岩坡上,凿石为穴,墓圹面积约220平方米,分东、中、西、北四室,都是用巨形的木材隔成小室。主棺分为内外两层,全是彩绘的;殉棺21具,多施彩绘,殉葬人多是13~25岁的青少年女性。墓内随葬有礼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竹器、竹简等珍贵文物七千余件,其中的铜礼器以鼎、簋为主,共有一百多件,品类齐全,造型奇妙,浮雕、透雕,错金嵌玉,巧夺天工;金盏、金杯、金勺等金器琳琅满目;璧、环、磺、玦诸玉器玲珑璀璨。在曾侯乙墓所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瞩目的是124件古代的乐器,其中有一套由64件钟组成的编钟,设计精巧,铸造瑰丽,出土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铜铸的钟架上,只要敲击镌刻在钟上的标音位置,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音阶的乐音,虽然埋藏于地下2400余年,但音乐性能仍然很好,音域宽广,音乐优美,古今的乐曲都能演奏。1981年,在擂鼓墩二号墓也出土了包括30件编钟在内的大量古代乐器。擂鼓墩出土的古代乐器中,还有鼓、瑟、琴、排萧和横吹竹笛,制作精致,造型美观,为研究中国古代的音乐史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擂鼓墩古墓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并在原地加盖亭楼,保存了墓坑、椁室及大部分的棺木,还陈列着相应的文物和复制品。- 南芬区 1大冰沟森林公园
- 西湖区 2本溪东风湖旅游度假村
- 桓仁满族自治 3桓龙湖
- 桓仁满族自治 4大雅河漂流
- 桓仁满族自治 5佛顶山
- 桓仁满族自治 6万乐岛
- 桓仁满族自治 7虎谷峡
- 桓仁满族自治 8米仓沟将军墓
- 桓仁满族自治 9奇温园
- 南芬区 10仙人洞风景区
- 南芬区 11南天门景区
- 桓仁满族自治 12高俭地山城
- 本溪满族自治 13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 桓仁满族自治 14五女山
- 桓仁满族自治 15苍龙山原始森林公园
- 桓仁满族自治 16五女山山城
- 南芬区 17本溪大峡谷
- 桓仁满族自治 18望天洞
- 南芬区 19本溪南天门
- 明山区 20鑫丰生态园
- 桓仁满族自治 21下古城子城址
- 南芬区 22滴水壶景区
- 南芬区 23本溪市虹鳟鱼良种场
- 南芬区 24云龙洞风景区
- 南芬区 25本钢露天矿工业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