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同伐异
公元前141年,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他当政的第二年就下一道诏书,命朝廷大臣和各地诸侯、郡守推贤良文学之士。诏书下达后不久,各地送来了一百多个有才学的读书人。武帝命他们每人写一篇怎样治理国家的文章,其有有个名叫董仲舒的文章写得不错,武帝亲自召见他两次,问了他不少话。董仲舒回话后,又呈上两篇文章,武帝看了都非常满意。
董仲舒的三篇文章,都是论述天和人关系的,所以合称为《天人三策》,又称《举贤良对策》。其中宣扬的理论,叫做“天人感应”。这种理论把封建统治尤其是皇帝的权力神化:谁反对皇帝,谁就是反对“天”,就是大逆不道。
为了贯彻这套理论,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将诸子百家的学说当作邪说,予以禁上,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以通过文化上的统制,达到政治上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是设立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三是网罗天下人才,使他们忠心耿耿地为朝廷服务。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非常合乎武帝一统天下的心思。他亲政后,就设置了专门传授儒家学说的五经博士,向五十名弟子讲述《诗》《书》《易》《春秋》等五部儒家经典。这些弟子每年考试一次,学通一经的就可以做官,成绩好的可当大官。后来博士弟子人数不断增加,最多时达三千人。
到汉宣帝刘询当政的时候,儒家思想已经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下统思想,儒家学说更是盛行,刘询自己也让五经名儒萧望之来教授太子。但由于当时儒生对五经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宣帝决定进行一次讨论。
公元前51年,由萧望之主持,在皇家藏书楼兼讲经处的石渠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儒生们把和自己观点一样的人作为同党,互相纠合起来;而对观点不一样的人,则进行攻击。为此,《后汉书》的作者在评述这一现象时,把它称为“党同伐异”,也就是纠合同党攻击异已。
相关成语故事
- gōng ér wàng sī公而忘私
- zì yí yī qī自贻伊戚
- yī mù shí háng一目十行
- huá ér bù shí华而不实
- yǐ yì dài láo以逸待劳
- lòu wǎng zhī yú漏网之鱼
- dī kuì yǐ xué堤溃蚁穴
- hēi yún yā chéng chéng yù cuī黑云压城城欲摧
- qī shì dào míng欺世盗名
- xìng gāo cǎi liè兴高采烈
- chuí lián tīng zhèng垂帘听政
- tiān xià wú dí天下无敌
- shě shēng qǔ yì舍生取义
- qīng chéng qīng guó倾城倾国
- bǎi lǐ tiāo yī百里挑一
- huà hǔ lèi gǒu画虎类狗
- luó zhī yī mù罗之一目
-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铁杵磨成针
- bù pà guān zhǐ pà guǎn不怕官,只怕管
- mǎ bó niú sōu马勃牛溲
- jiē xià qiú阶下囚
- guǐ fǔ shén gōng鬼斧神工
- nòng bīng huáng chí弄兵潢池
- lián zhī gòng zhǒng连枝共冢
- gài shì wú shuāng盖世无双
- qióng bīng dú wǔ穷兵黩武
- huá wū shān qiū华屋山丘
- shēng guān sǐ jié生关死劫
- diāo qiú huàn jiǔ貂裘换酒
- hōng hōng liè liè轰轰烈烈
- gǒu wěi xù diāo狗尾续貂
- hǔ kǒu táo shēng虎口逃生
- bù zhì zhī zhèng不治之症
- jí fēng jìn cǎo疾风劲草
- dú shàn qí shēn独善其身
- qiū fēng guò ěr秋风过耳
- qí huò kě jū奇货可居
- wàn zǐ qiān hóng万紫千红
- bào tiào rú léi暴跳如雷
- huáng páo jiā shēn黄袍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