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虎
《中华本草》:出山虎
拼音注音
Chū Shān Hǔ
别名
边耳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爱地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ophila herbacea (L.) 0.Kuntze[G.reniformisD.Den]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爱地草 多年生匍匐草本。茎长达30cm,被微柔毛,节上生根。叶对生;叶柄长1-5cm,被广展的短柔毛;托叶长1-2mm,阔卵形;叶肾形或近圆形,直径1-2(-3)cm,先端圆形,基部心形,两面近无毛,掌状脉5-7条,膜质。花单生或2-3朵排成伞形花序;总花梗长1-4cm,无毛或被短柔毛;苞片长约3mm;花萼近倒卵状,萼筒长约2-3mm,顶部4裂,裂片长2-2.5mm,线状披针形;花白色,花冠管狭,长约8mm,顶部4裂,裂片披针形,长约3mm,外展;花丝短,花药内藏;柱头2浅裂。核果近球形,直径4-6mm,平滑,成熟时红色,具宿存花萼;小核之个,平凸状,腹部平滑,背面有横皱纹和肋状突起。花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林中潮湿地。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性味
苦;辛;微寒
功能主治
消肿排脓;散瘀止痛。主痈疽肿毒;跌打伤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内服:煎汤,10-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荔枝藤
- 红花刺参
- 败酱
- 薄叶卷柏
- 刺血红
- 串铃
- 葛藟果实
- 刺果苏木
- 刺柄莲座蕨
- 辫子草根
- 红绿草
- 骆驼蓬子
- 叶下红
- 狭叶瓦韦
- 小草
- 棕榈子
- 小叶杨
- 小叶爱楠
- 定草根
- 甘松
- 鲈鱼
- 虎肉
- 杏枝
- 石蜡红
- 黑牵牛
- 蜂糖罐
- 饭团藤
- 荷莲豆草
- 四川木蓝
- 杉木根
- 松花
- 飞机草
- 诃子
- 黄茅
- 虾蟆脑
- 龟甲胶
- 柿饼
- 地血香
- 地膜香
- 光里白
- 岗松
- 红毛悬钩子
- 地仙桃
- 黄唇鱼心
- 黄粱米
- 红毛野海棠
- 红毛对筋草
- 红毛叶马蹄香
- 古钩藤
- 红直獐牙菜
- 红筷子冠毛
- 红叶木姜子根
- 红果冬青根
- 蛤壳
- 红叶铁线莲
- 地牯牛
- 伸筋藤
- 粉萆薢
- 鲎壳
- 石荠苎
- 石萝藦
- 石南叶
- 铧尖草
- 沙蓬
- 虾蟆胆
- 红曲
- 红皮
- 山岗稔
- 黄刺皮
- 石榴花
- 赶风柴
- 黄藤
- 石刷把
- 地灵根
- 双参
- 花蜘蛛
- 蛇含石
- 画眉草
- 花木通
- 盒果藤
- 疏叶香根芹
- 黄总花草
- 红沙
- 双肾草
- 水龙胆草
- 蛤蒌
- 红粉
- 禾虫
- 红楠
- 四轮香
- 光石韦
- 还阳草
- 伽喃香
- 花皮胶藤
- 石蝉草
- 黄珠子草
- 黄梢蛇
- 黄心果
- 褐云玛瑙螺
- 黄瓜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