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叶木
《中华本草》:粗叶木
拼音注音
Cū Yè Mù
别名
白果鸡屎树
英文名
Root of Chinese Lasianthus
出处
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粗叶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sianthus chinensis Benth.采收和储藏:秋后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灌木,高1-3m。小枝圆柱形,幼嫩部分被短绒毛。叶对生;叶柄长6-10mm;托叶小,三角形,顶端芒尖,长约3mm;叶片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18(-25)cm,宽2.5-6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钝,下面被短绒毛。花3-5朵成束生于叶腋;花无柄;萼简钟形,长3-4mm,被绒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下弯,边缘内卷;花冠白色或稍带蓝色,长约8mm,花冠简长约4mm,外被毛,先端5-6裂,裂片披针形,先端内折而厚;雄蕊及子房室数与花冠裂片同敷。核果球形,被柔毛,直径5-6mm,熟时蓝色。花期春、夏之间。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山谷溪畔或湿润疏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
茎:含豆甾醇,β-谷甾醇及虎刺醛,白桦脂醇(betulin)。
性味
甘涩;平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胜湿;活血止痛。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60-120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叶:民间治湿热黄疸。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翅子木
- 臭牡丹根
- 臭黄荆
- 臭牡丹
- 臭蒿
- 粗榧子
- 粗腿羊肚菜
- 臭草
- 草石蚕
- 豉汁
- 臭常山
- 臭黄荆叶
- 茶子心
- 茶子饼
- 臭梧桐花
- 臭茉莉
- 粗黄草
- 臭菘
- 臭山牛蒡
- 臭威灵
- 草龙根
- 臭矢菜
- 樗鸡
- 虉草
- 席草
- 慈姑叶
- 砗磲
- 磁石
- 犀角
- 信石
- 小蓟
- 朝鲜梾木枝
- 星毛羊奶子
- 小果野葡萄藤
- 川山橙果
- 川山橙根
- 柽乳
- 慈竹叶
- 慈竹沥
- 杏花
- 川梨
- 慈姑花
- 慈竹茹
- 旋花
- 喜树叶
- 慈竹箨
- 夏腊梅
- 慈竹根
- 熏衣草
- 心叶百合
- 橡实
- 曾青
- 川桂
- 朝天罐
- 川桐皮
- 新木姜子
- 寸金草
- 向日葵茎髓
- 梨皮
- 夏天无
- 夜明砂
- 下田菊
- 三轮蒿
- 咬人狗
- 小药木
- 仙百草
- 杏树根
- 澄茄子
- 兴安薄荷
- 小一支箭
- 川乌头
- 旋覆花根
- 朝天子
- 小黑药
- 仙半夏
- 心叶忽布
- 兴安毛连菜花
- 喜鹊肉
- 旋蒴苣苔
- 响铃豆
- 垂花胡枝子
- 新疆紫草
- 琉璃草根
- 川层草
- 显脉罗伞
- 慈乌
- 仰天钟
- 川楝子
- 新香草
- 小驴蹄草
- 楮叶
- 小鹭鸶兰
- 熊尾草
- 仙人球
- 向阳花
- 橙黄玉凤花
- 春尖油
- 慈姑
- 川滇大黄土
- 斜叶榕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