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层草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川层草
拼音注音
Chuān Cénɡ Cǎo
别名
献鸡尾、舟山碎米蕨、细凤尾草、凤凰路鸡、铁线路鸡、善鸡尾、斑鸠尾、血草、闭尺、小本马脚蕨、细叶金鸡尾
英文名
Lip-fern
出处
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毛轴碎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ilosoria chusana(Hook.)Ching et Shing [Cheilanthes chusana Hook.]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30cm。根状茎短,直立,被褐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叶丛生;叶柄长2-5cm,褐棕色,有亮光,披鳞片;2回羽状复叶,披针形,长8-20cm,或更长,宽1.5-6cm,短渐尖;羽片10-15对,几无柄,下部羽片稍短,中部羽片长1.4cm,宽5-20mm,矩圆状三角形,急尖或钝头,羽状深裂几至羽轴,裂片4-6枚,矩圆形,有圆齿,草质,无毛,但叶轴多少被鳞片。孢子囊群圆形,每圆齿上1枚,囊群盖由变质的叶缘反卷而成,膜质,全缘。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830m的林下、路边或溪边石缝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四川、广西、贵州、江西、浙江、江苏等地。
性味
微苦;寒;无毒
归经
肾;膀胱;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小便涩痛;咽喉肿痛;痈肿疮疖;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
《湖南药物志》:止泻利尿,清热解毒,止血散血。治痢疾,小便痛,脚软无力,身疼发热,喉痛,蛇咬伤,痈疖肿疡。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辞典》:川层草
拼音注音
Chuān Cénɡ Cǎo
别名
献鸡尾(《广西药植名录》),舟山碎米蕨、细凤尾草、凤凰路鸡、铁线路鸡(《湖南药物志》)。
出处
《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为中国蕨科植物毛轴碎米蕨的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
多年生革本,高20~30厘米。根球茎短,直立,被褐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叶丛生;叶柄长2~5厘米,褐棕色,有亮光,披鳞片;2回羽状复叶,披针形,长8~20厘米,或更长,宽1.5~6厘米,短渐尖;羽片10~15对,几无柄,下部羽片稍短,中部羽片长1.4厘米,宽5~20毫米,矩圆状三角形,急尖或钝头,羽状深裂几至羽轴,裂片4~6枚,矩圆形,有圆齿,草质,无毛,但叶轴多少被鳞片。孢子囊群圆形,每圆齿上1枚,囊群盖由变质的叶缘反卷而成,膜质,全缘。
生境分布
生于阴湿处石上。分布四川、湖北、湖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江苏等地。
性味
《湖南药物志》:"微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湖南药物志》:"止泻利屎;清热解毒,止血散血。治痢疾,小便痛,脚软无力,身疼发热,喉痛,蛇咬伤,痈疖肿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杏叶
- 向日葵根
- 慈姑花
- 夏天无
- 旋复花
- 熊尾草
- 兴安毛连菜花
- 席草
- 澄茄子
- 仙人球
- 仙百草
- 寸节七
- 橙黄玉凤花
- 樗叶花椒
- 响铃豆
- 川谷根
- 慈姑
- 慈竹花
- 兴安薄荷
- 咸秋石
- 向阳花
- 川滇大黄土
- 显脉罗伞
- 椿树花
- 川山橙根
- 慈姑叶
- 旋花根
- 小鹭鸶兰
- 斜叶榕叶
- 新香草
- 杏树根
- 杏花
- 喜鹊肉
- 狭叶山胡椒
- 向日葵叶
- 垂穗荛花
- 垂花胡枝子
- 小驴蹄草
- 川乌头
- 旋花
- 寸金草
- 夏蜡梅
- 小黑药
- 下田菊
- 川楝子
- 樗叶花椒皮
- 仙半夏
- 春尖油
- 杏树皮
- 喜树叶
- 向日葵花
- 川桂
- 慈竹箨
- 孝扇草根
- 向日葵花盘
- 川牛膝
- 朝鲜一枝黄花
- 信石
- 大叶白花灯笼
- 樗鸡
- 心叶秋海棠
- 磁石
- 川梨
- 小叶假耧斗菜
- 白花穿心莲
- 浙皖粗筒苣苔
- 慈竹茹
- 朝鲜梾木枝
- 星毛羊奶子
- 橡实
- 慈竹叶
- 慈竹沥
- 樗叶
- 慈竹根
- 椿叶
- 心叶野海棠
- 杏李
- 慈竹笋
- 檫树
- 川黔鸭脚木
- 杏仁
- 川西小黄菊
- 仙鹤草
- 旋覆花
- 小麦麸
- 下果藤
- 显子草
- 橡实壳
- 川党参
- 秤砣梨根
- 朝鲜崖柏
- 小马齿苋
- 旋复花根
- 沉香曲
- 向日葵
- 常春藤
- 仙茅参
- 垂花香薷
- 向日葵子
- 细叶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