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萼鹿角藤
《中华本草》:大萼鹿角藤
拼音注音
Dà è Lù Jiǎo Ténɡ
别名
大杜仲、藤仲、土杜仲、金丝杜仲、银丝杜仲、水晶凉粉籽、草杜仲、大藤仲
出处
出自《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长萼鹿角藤的藤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onemorpha megacalyx Pierr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粗壮木质藤本,长15-20m。全株多被棕黄色绒毛,折断有白色乳汁流出。叶对生;叶柄短,被棕黄色绒毛;叶片倒卵形,长17-29cm,宽11-22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叶面近无毛,叶背被棕黄色绒毛。花红色,顶生聚伞花序;总花梗被长硬毛;花萼具明显的萼筒;花冠近高脚碟状,裂片向右覆盖,展开直径4cm以上。蓇葖2,叉开,圆柱形,长16-34cm,宽约2cm。种子扁平,先端有丝状长种毛。花期春、夏季,果期秋、冬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500m的山地林边、山坡、沟谷向阳处。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
性味
辛;性温
归经
肺;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捣敷。
各家论述
《云南中草药选》:通经活络,活血止血,接骨生肌,降压。治风湿性腰腿痛,肾亏腰痛,高血压,骨折,跌打损伤。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大萼鹿角藤
拼音注音
Dà è Lù Jiǎo Ténɡ
别名
土杜仲(《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为夹竹桃种植物大萼鹿角藤的茎藤。全年可采。
原形态
长绿攀援藤本,长15~20米,有乳状液汁。小枝圆柱形,幼时有黄色绒毛。单叶,对生,坚纸质,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6~15厘米,宽5~13厘米,先端尖锐,基部圆形,全缘,上面近无毛,下面密被黄色绒毛,侧脉8~12对;叶柄短,有黄色绒毛。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或淡红色,花冠近漏斗状,喉内有5条长软毛带。蓇葖果二叉开,圆柱形,长16~20厘米,径1~1.5厘米,外面有毛.种子扁平,一端有长丝状毛。花期春末。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林边、沟谷等向阳处。分布云南南部。
性味
《云南中草药选》:"微辛,温。"
功能主治
《云南中草药选》:"通经活络,活血止血,接骨生肌,降压。治风湿性腰腿痛,肾亏腰痛,高血压,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泡酒。外用:研末撒或捣敷。
摘录
《*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萼鹿角藤
拼音注音
Dà è Lù Jiǎo Ténɡ
别名
藤仲、土杜仲、大杜仲、金丝杜仲、银丝杜仲
来源
夹竹桃科大萼鹿角藤Chonemorpha megacalyx Pierre,以茎藤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通经活络,活血止痛,接骨生肌,降压。主治肾亏腰痛,高血压,风湿性腰腿痛,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3~5钱,煎水服或泡酒服。
备注
全株和毛茸有毒,接触可引起痛痒,可用清水洗涤,然后服苯海拉明及钙片等处理。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望江南子
- 银背藤
- 大过路黄
- 云南小阴地蕨
- 白粉蝶
- 白云瓜梗
- 白叶花柴
- 蚺蛇膏
- 走边疆
- 七里香
- 千层楼
- 灯台菜
- 千只眼
- 大青
- 野木鱼
- 爬山猴
- 丁萝卜
- 大伸筋
- 白花鹅掌柴
- 继木[檵木]
- 鸡屎白
- 哉果
- 甜瓜根
- 野花椒皮
- 油柑根
- 十大功劳
- 堇宝莲叶
- 皂荚子
- 油柑叶
- 柚花
- 一朵云叶
- 蜀葵子
- 矮杨梅果
- 十三年花
- 大串连果
- 十大功劳根
- 藤三七
- 鼬瓣花根
- 龙血树
- 苦菜花子
- 中国繁缕
- 多花猕猴桃茎叶
- 矮茎冷水花
- 三钻七
- 三爪金龙
- 一枝黄花
- 鼬瓣花
- 雪山鼠尾草
- 青竹蛇
- 藤碎补
- 甜瓜蒂
- 秃房茶子
- 朱蕉
- 田旋花
- 枣树根
- 藤麻
- 龙虱
- 藤梨根
- 朱蕉花
- 指天椒
- 甜瓜叶
- 柱果木榄果
- 梓实
- 枣核
- 藤本夜关门
- 中华石楠果
- 鹩哥舌
- 藤檀
- 朱兰
- 粳米泔
- 橘叶巴戟
- 香排草
- 龙眼树皮
- 鹿仙草
- 金橘叶
- 迎春花叶
- 柚
- 鸭皂树根
- 野三七
- 檀香油
- 野鸦椿花
- 聚叶虎耳草
- 云实
- 无毛南蛇藤
- 越西木香
- 香堇菜
- 苦天茄叶
- 龙眼花
- 准噶尔鸢尾
- 鹿靥
- 野桂花
- 蓍草
- 异型莎草
- 甜地丁
- 龙须参
- 伞形梅笠草
- 蜈蚣草
- 异被赤车
- 独角芋
- 紫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