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矶松
《中华本草》:大叶矶松
拼音注音
Dà Yè Jī Sōnɡ
别名
补血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白花丹科植物大叶补血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monium gmelinii(Willd.)O.Kuntae[Statice gmelini Willd.]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大叶补血草,多年生草本,高20-70cm。除花萼外各部全无毛。根粗壮,少分枝。叶期生,莲座状;叶片长圆状倒卵形、长椭圆形至卵形,长5-30cm,宽3-8cm,淡绿色或灰绿色,先端通常钝或圆,基部渐窄成宽的叶柄;茎生叶退化成鳞片状,棕褐色,边缘成白色膜质。花序呈大型伞房状或圆锥状,花轴上部多次分枝;花集合成短而密的小穗,集生于花轴分枝顶,小穗通常2-3花;外苞长1-1.5mm,宽卵形,第1内苞长2-2.5mm;萼筒漏斗形,5房上位,花柱5,柱头丝状。蒴果,倒卵形,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盐渍化的荒地上、盐土上。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北部。
化学成分
根含各种黄酮体杨梅树皮甙(myricetrin),芸香甙(rutin0,杨梅树皮素鼠李葡萄糖甙(myricetin rhamnoglucoside),杨梅树皮素(myrice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quercetin),杨梅树皮素甲醚(myricetin monomethyl ether),四羟基黄酮(tetrahydroxyflavone)。另含花白素缩合鞣质,其成分中有花色素(cyanidol)、花色素李糖甙(cyanidol rhamnoside),飞燕草素(delphinidol0和伪花色素鼠李糖甙(pseudocyanidol rhamnoside)。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主瘀血崩漏;宫颈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毛夏枯草
- 安息香
- 网眼瓦韦
- 网脉山龙眼
- 莲须
- 辣根菜
- 榄李树汁
- 莱菔缨
- 蓝靛
- 酪
- 落葵花
- 牛脂
- 蓝花绿绒蒿
- 鲈鲤
- 牛靥
- 牛耳朵
- 理肺散
- 痢止草
- 牛耳枫子
- 牛背鹭
- 绿兰花
- 蓼子草
- 牛皮草
- 菱粉
- 牛心茄子
- 钮子药
- 小白花苏
- 裂叶心翼果
- 澜江百合
- 魿鱼
- 蒌油
- 狼萁草
- 癞皮根
- 梨
- 连香树果
- 雷公七
- 钮子瓜
- 小石松
- 小酒饼花
- 牛角七
- 楝叶
- 蓝花茶
- 牛泷草
- 小石藓
- 蓝花棘豆
- 辽东栎壳斗
- 蛎菜
- 穞豆
- 小猪鬃七
- 绿玉树
- 辣椒头
- 辽东栎
- 澜沧扁担杆
- 蓝布正
- 雷公藤
- 莱菔子
- 辽东栎皮
- 镰萼虾脊兰
- 小金梅草
- 蓼大青叶
- 蜡梅花
- 小石仙桃
- 梨树根
- 赖草
- 理石
- 癞树叶
- 牛膝
- 牛藤果
- 小石蝴蝶
- 莲生桂子草根
- 藜实
- 猴楠
- 小青藤
- 蒌叶
- 狼尾草根
- 岩豆
- 闹羊花
- 牛藤
- 路郎鸡
- 莲房
- 牛肚
- 牛脾
- 莲雾
- 菱茎
- 萝卜防己
- 楼梯草
- 牛角瓜
- 驴乳
- 镰片假毛蕨
- 镰羽贯众
- 狼紫草
- 牛耳枫枝叶
- 牛蒡子
- 辣根草
- 灵香草
- 牛心补
- 牛胆
- 小血光藤
- 牛蹄
- 蓝花扁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