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兰
《*辞典》:钓兰
拼音注音
Diào Lán
别名
金边吊兰(《南宁市药物志》),八叶兰、兰草、硬叶吊兰(《广西中草药》)。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吊兰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平生或斜生,有多数肥厚的根。叶多数,自根茎丛生,线形,长15~30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长尖,绿色或有时有黄色条纹。花茎长于叶,有时变为纤匐枝而近顶部有叶束或幼小植株;花白色,排成一长而疏散的总状花序;花被轮状,裂片6,狭小,长约1厘米;雄蕊6,花丝上部常扁平;子房下位,无柄,3室,花柱线形。蒴果三角形。种子扁平。花期春月。
生境分布
栽培于花圃,庭园。
性味
甘酸,凉。
①《南宁市药物志》:"甘微苦,平。"
②《泉州本草》:"味甘微酸,性凉。"
③《广西中草药》:"味微辛,性平,无毒。"
归经
《泉州本草):"入心、肝、肺诸经。"
功能主治
清热,去瘀,消肿,解毒。治咳嗽,声哑,吐血,经闭,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聤耳,牙痛。
①《岭南采药录》:"凡患声嘶音哑,取全草煎服。又治妇人经闭。"
②《广州植物志》:"治跌打等症。"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治吐血,止耳痛,定哮喘。"
④《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去瘀。治声嘶喉哑、咳嗽;取汁洗涤耳流脓;捣烂填患处,治牙痛。"
⑤《泉州本草》:"退癀消肿,散结败毒.治痈疽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1.5两);或研末。外用:捣敷或捣汁滴耳。
注意
《泉州本草》:"孕妇忌用。"
复方
①治跌打损伤:吊兰干全草为末。每服三钱,泡酒温服。(《泉州本草》)
②治风毒结瘤久而不散:吊兰鲜全草连根洗净,合糯米饭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③治肺热咳嗽:吊兰根一两,冰糖一两。水煎服。
④治吐血:吊兰、野马蹄草各一两。水煎服。
⑤治跌打肿痛;吊兰叶捣烂,用酒炒热敷患处。(③方以下出《广西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大白顶草
- 小松藻
- 小果蔷薇
- 续随子茎中白汁
- 小叶榕
- 狭叶露珠草
- 雄黄
- 小对叶草
- 细木通
- 田螺
- 小叶莲
- 柞木
- 细辛
- 小叶金老梅
- 小人参
- 小叶眼树莲
- 小叶鼠李
- 猩猩木
- 细芦子藤
- 细梗胡枝子
- 小口小金发藓
- 小叶薄荷
- 小地柏
- 小报春
- 细叶防风
- 秀丽槭
- 小毛香
- 小升麻
- 小叶罗汉松
- 续随子叶
- 簕竹
- 蓝花参
- 骆驼黄
- 桃叶蓼
- 降龙草
- 小大黄
- 细轴荛花
- 鹿茸草
- 香毛草
- 龙脑香子
- 小乌泡根
- 小漆树
- 小扁豆根
- 小铜锤
- 肖菝葜
- 小赤麻根
- 量天尺
- 耐冬果
- 獭肉
- 小二仙草
- 龙眼梳
- 牛筋刺寄生
- 蓝花侧金盏
- 梨木皮
- 龙虾
- 轮伞五加
- 鲤鱼目
- 小谷精草
- 棱子芹根
- 细穗爵床
- 蓝桉根皮
- 香果树
- 驴蹄
- 萱藻
- 细叶马料梢
- 蘘草
- 香茶菜根
- 小万年草
- 牛奶莓
- 菥蓂子
- 小雪人参
- 绣线菊根
- 铃茵陈
- 狭叶海金沙
- 榔榆茎
- 相思藤
- 细叶七星剑
- 小叶黑面叶
- 缬草
- 小蓑衣藤
- 菥蓂
- 牛毛毡
- 牛黄
- 鲮鱼
- 细葛缕子
- 小花花椒
- 萝藦子
- 小接骨丹
- 陆英
- 小叶枇杷
- 细叶香桂
- 露蕊乌头
- 小天蒜
- 玄参
- 小叶昏鸡头
- 绿矾
- 小叶山鸡尾巴草
- 小棕包
- 小棕皮头
- 小叶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