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菜
《*辞典》:风花菜
拼音注音
Fēnɡ Huā Cài
别名
蔊菜(《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叶香(藏名)。
出处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风花菜的全草。7~8月采全草,切段,晒干备用。
原形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茎稍斜上,无毛或稍有毛,有分枝.基生叶多数簇生,羽状深裂,长达12厘米,顶生裂片较大,卵形,侧生裂片较小,5~8对,边缘有钝齿,只在叶柄和中脉疏生短毛,其他部分无毛;茎生叶互生,不分裂,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呈十字形,黄色;萼片长椭圆形;花瓣篦形;4强雄蕊;雌蕊1;花梗长2~3毫米。长角果圆柱状长椭圆形,长4~6毫米,宽约2毫米,稍弯曲;果梗长2~6毫米。种子细小,卵形,稍扁平,长0.5毫米,红黄色,有小点。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石缝、路旁、田边、水沟潮湿地及杂草丛中。分布江苏、山东、四川、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性味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苦辛,凉。"
归经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心、肝、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解毒,消肿。治黄疸,水肿,淋病,咽痛,痈肿,汤火伤。
①《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清热解毒,活血通经。治黄疸,咽痛,水肿,关节炎,疮肿。"
②《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解热利尿。治腹水,淋病;外用治烧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黄疸、肝炎:风花菜配萹蓄、苦荞叶、茵陈,煎汤服。
②治腹水过多:风花菜配播娘蒿子、大黄,煎汤服。
③治无名肿毒及骨髓炎:风花菜配牛耳大黄、蒲公英、墨地叶,捣烂敷患处。(选方出《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石夹生
- 鸨油
- 双剪菜
- 红苕母子
- 蝴蝶花
- 红车轴草
- 高原蚤缀
- 刺果藤
- 肥猪苗
- 楠藤
- 红鬼笔
- 薄荷油
- 花脸细辛
- 黑大豆
- 高山望
- 黑及草
- 南烛根
- 刺龙牙
- 吹云草
- 黄锁梅叶
- 水绵
- 锅焦
- 水冬瓜
- 老鼠刺
- 南瓜七
- 水黄花
- 石莲
- 石蜈蚣
- 鳜鱼胆
- 刺瓜米草
- 南蛇藤果
- 亮叶茉莉
- 绿豆衣
- 甘蕉根
- 鸽粪
- 刺齿凤尾蕨
- 荔枝壳
- 葫芦巴
- 生漆
- 老枪谷子
- 花叶九节木
- 垂柳
- 荚蒾根
- 刺楸
- 维特他
- 苦白蜡
- 红花山牵牛
- 石斛
- 还阳参
- 狗脚迹
- 虎头兰
- 红色新月蕨
- 老虎俐根皮
- 刺栗子
- 罗裙带根
- 老牛揣
- 荜茇
- 实葫芦根
- 芦花
- 胡桃树皮
- 胡桃花
- 南板蓝根
- 蓖麻蚕
- 豹皮樟
- 老虎耳
- 红花菜
- 女儿茶
- 柠鸡儿果
- 刺糖
- 女菀
- 败毒草
- 芦竹根
- 芭茅
- 狗骨
- 南方六道木
- 鳖卵
- 芥蓝
- 粉藜
- 黄三七
- 蝴蝶暗消
- 蜂乳
- 飞蛾七
- 花姬蛙
- 沙冬青
- 牛含水
- 风箱树叶
- 山芭蕉子
- 黄杨木叶
- 山楂根
- 水芦荻根
- 水麦冬
- 马蔺根
- 罗浮柿
- 绿绒蒿
- 芦荟根
- 红荆芥
- 蜂蜡
- 绿青
- 霸王根
- 刺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