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娃花
《中华本草》:狗娃花
拼音注音
Gǒu Wá Huā
别名
狗哇花、斩龙戟
英文名
root of Hispid Heteropappus
出处
始载于《拉汉种子植物名称》。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狗娃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teropappus hispidus (Thunb.) Less. [Aster hispidus Thunb.]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狗娃花 一或二年生草本,高30-50cm,有时达150cm。主根纺锤形。茎单生或数个丛生,多少被粗毛。叶互生;下部叶有长柄,倒卵形,长4-13cm,宽0.5-1.5cm,先端钝或圆形,基部渐狭,全缘或有疏齿,两面被疏毛或无毛,质薄;中部叶长圆状披针形或条形,较小,常全缘;上部叶小,条形。头状花序,径3-5cm,单生于枝端而排成伞房状;总苞半球形,长7-10mm,径10-20mm;总苞片2层,近等长,内层边缘膜质,具粗毛,常有腺点;舌状花约30多个,管部长约2mm,舌片浅红色或白色,条状长圆形,长12-20mm,宽2.5-4mm05-6-21管状花有5裂片,其中1裂片较长。瘦果倒卵形,扁,长2.5-3mm,宽约1.5mm,有细边肋,被密毛;冠毛在舌状花极短,白色,膜片状,或部分带红色,糙毛状;在管状花糙毛状,初白色,后带红色,与花冠近等长。花期7-9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地、路旁、林缘木求鱼及草地。资源分布:广泛分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赤见于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及四川等地。
性味
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主疮肿;蛇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有解毒消肿的功能。用于疮肿、蛇咬伤。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筀笋
- 白背三七
- 淡秋石
- 单花金丝桃
- 九头狮子草
- 白花射干
- 番木瓜
- 化药
- 长叶丹参
- 刀豆根
- 野薴麻
- 阔叶假参
- 寒莓
- 凤眼果壳
- 豺肉
- 鸱鸺
- 凤眼草
- 扶桑叶
- 赤楠根
- 华金腰子
- 喉咙草
- 回回蒜果
- 会东藤
- 华南桦
- 华细辛
- 华紫报春花
- 寒莓根
- 华罂粟
- 华清香藤
- 寒莓叶
- 合欢花
- 化气兰
- 寒水石
- 华南胡椒
- 护耳草
- 华东阴地蕨
- 华东木蓝
- 华西小石积
- 白毛蛇
- 千金子
- 象肉
- 华南实蕨
- 蝎子草
- 西南水芹
- 和筋草
- 蚬肉
- 咳喘木
- 蠵龟筒
- 华泽兰
- 西藏花椒
- 血苋
- 合萌根
- 蝎子七
- 何首乌叶
- 化香树叶
- 厚皮树皮
- 血人参
- 虾须豆
- 蜥蜴
- 孩儿草
- 厚叶旋蒴苣苔
- 西瓜黑霜
- 和他草
- 虾子草
- 西河柳
- 西瓜子壳
- 华南皂荚
- 华千金藤
- 厚朴花
- 锈毛钝果寄生
- 华风车子
- 喉痧药
- 化橘红
- 象牙
- 赤麻鸭
- 白檀根
- 赤杨
- 紫弹树叶
- 紫梢花
- 紫晶蘑
- 厚皮香花
- 长叶水麻
- 西藏凹乳芹根
- 象牙参
- 护心草
- 蟹壳
- 何首乌
- 华山参
- 厚叶子树
- 西北莸
- 辛参
- 辛夷
- 血桐
- 邪蒿
- 华南舌蕨
- 西瓜皮
- 化香树果
- 华山矾
- 厚膜藻
- 回回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