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花椒
《中华本草》:贵州花椒
拼音注音
Guì Zhōu Huā Jiāo
别名
龙背茨、岩椒、文山岩椒、狗椒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贵州花椒的果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axylum esquirolii Levl. [Z. stenophyllum acut. Non Hemsl.]采收和储藏:叶,夏、秋采收,晒干;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灌木,高2-3m。茎、枝着生短的皮刺,皮刺成水平直出,长2-3mm。奇数羽状复叶互生,纸质至厚纸质,连叶柄长12-21cm;叶柄长4-6cm;小叶柄长4-6mm;小叶片7-11,卵状长圆形或卵形,长5-11cm,宽1.5-3.5cm,先端长尾状渐尖,钝头而微凹,基部楔形,两侧略不相等,边缘具细小圆锯齿,齿缝有腺点,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绿色,无毛。伞房圆锥花序顶生,长达6cm;苞片细小;萼片4,广卵形,端尖,长1-1.5mm,花瓣4,长圆形,长3.5-4mm;雄花的雄蕊4,长5-6mm;退化心皮伸长,先端2叉裂;雌花无退化雄蕊,心皮4,花柱伸长,柱头头状。蓇葖,成熟心皮2-4,红至紫红色,先端有喙状突尖,长达1mm。种子卵珠形,直径4.5-6mm,黑色,色亮。花期3-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450m的山坡灌木丛中或密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
形状
性鉴状别 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叶轴具窄翼,背具疏生而下弯的小刺,刺长约1mm;小叶片7-11圆形或卵形,长5-11cm,宽1.5-3.5cm。气特异,味微苦。[br]蓇葖果2-4分果聚生,分果卵球形,长5-8mm,先端尖,喙弯嘴状,长约1mm,基部稍延长,约1mm。表面紫红或棕褐色,具细小密集下凹腺点。果柄光滑无毛,略呈四棱状,长20-25mm。种子卵珠形,直径3-5mm,黑色,光亮,表面略皱缩。果皮质薄。气清香,味辛稍麻。[br]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下皮细胞1列,表皮及下皮细胞胞均含棕色物质。中果皮有2-4个大型油室及众多油细胞,油室长径149-266μm,短径83-125μm,油细胞长径33-125μm,短径25-58μm;维管束9-10个,分布于近内果皮处。内果皮为数列木化厚壁细胞,排列紧密,近果实顶端处的果皮厚壁细胞镶嵌状排列。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活血止痛。主心腹冷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脚气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水蓼根
- 山一笼鸡
- 杜仲藤叶
- 斑鸠木
- 石上莲
- 白石花
- 睡菜根
- 黄莲花
- 椴树根
- 独叶岩珠
- 标杆花
- 松下兰
- 省藤
- 杜仲藤
- 水金凤茎叶
- 水虾子草
- 千年耗子屎种子
- 白猪栗
- 水虱草
- 松树梢
- 斑竹根
- 滇榧子
- 黑乳菇
- 滇海水仙花
- 石岩鸡
- 石上开花
- 石腊红
- 杜仲叶
- 松根
- 光叶闭鞘姜
- 白花铁线莲
- 水龙骨
- 水葫芦七
- 石灰华
- 黄花补血草
- 黑龙丝
- 波罗蜜树液
- 柿叶
- 黑种草
- 黑风散
- 黄蜀葵花
- 波罗蜜
- 山鸢尾花
- 石豇豆
- 松子仁
- 阿月浑子
- 鹊
- 粉绿藤
- 水毛花根
- 水麻根
- 苦茶叶
- 贯众
- 鸭脚黄边
- 多花筋骨草
- 石花
- 菊花暗消
- 山梅花根皮
- 金环蛇
- 豆豉草
- 筋骨散
- 四方盒子草
- 鸭脚木叶
- 光叶山黄麻
- 鸡腿堇菜
- 石串莲
- 蕹菜
- 雉脑
- 腹水草
- 粉团花根
- 滴滴花
- 高山芹根
- 白猪栗根
- 水黾
- 翻白草
- 石松子
- 公鸡头叶
- 山橿
- 幼油草
- 震天雷
- 野鸦椿叶
- 大叶蛇泡簕
- 水兰叶
- 鸡嗉子叶
- 水游草
- 鸡翮羽
- 黄香薷
- 盐麸木花
- 石豆瓣
- 洋金花
- 黄瓜
- 郁金香根
- 四大天王
- 黑珠芽薯蓣
- 光果南蛇藤
- 黄花稔
- 黄花苜蓿
- 黄花地桃花
- 光刺兔唇花
- 光叶石楠
- 湿生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