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阳生
《中华本草》:回阳生
拼音注音
Huí Yánɡ Shēnɡ
别名
树韭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书带蕨科植物细柄书带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taria filipes Christ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15-30cm。根茎横生,密被灰褐色、有虹光的钻状披针形鳞片,先端纤维状,边缘有疏锯齿。叶近生;叶柄短,纤细,长2-4cm,基部密被鳞片;叶片纸质,无毛,线形,长10-25cm,宽1-3m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而下延于叶柄,全缘;上面中脉不甚明显或略凹下,下面隆起,侧脉斜上并和边脉连接形成网眼。孢子囊群着生于叶缘内的浅沟中,多少离开中脉,中脉与边脉之间的叶肉平坦,幼时为反卷的叶边所覆盖,成熟时露出。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00-32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茎密生鳞片;鳞片钻状条形,灰褐色而有虹色光彩,边缘有疏锯齿。叶柄短而纤细;叶片纸质,条形,宽1-3mm,基部下延于叶柄,主脉上面略下凹,下面隆起,侧脉斜上和边脉相连成网眼。孢子囊群生于叶缘,多离开中脉。气微,味微涩。
性味
辛;微温
功能主治
活血祛风;理气止痛。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麻木;胃气痛;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华南鳞盖蕨
- 核桃叶
- 华中瘤足蕨
- 合树菌
- 槐花
- 厚壳树
- 海柏
- 海螺壳
- 猴樟
- 猴樟果
- 核子木
- 草龙
- 西南毛莨
- 臭樟
- 粗茎罗锅底
- 小丁香
- 小黄鼠狼
- 莕菜
- 羊角桃
- 绣球防风
- 旋花苗
- 羊骨
- 小地松
- 小齿锥花
- 川莓
- 小麦
- 秤钩风
- 新疆香堇
- 川白苞芹
- 序梗女贞
- 溪荪
- 新疆藜芦
- 芫花
- 狭果茶藨
- 香菊
- 仙顶梨
- 小球藻
- 牛扁
- 牛筋
- 细叶桉叶
- 胭木
- 圆叶锦葵
- 香胶木根皮
- 牛腰子果
- 夏至草
- 辣蓼
- 鲤鱼脂
- 香港四照花果
- 雄黄豆
- 悬钩子
- 小黄泡
- 篦齿蒿
- 小青藤香
- 仙鹤草根芽
- 姜黄
- 小金发藓
- 小鱼仙草
- 向日葵花托
- 焮麻
- 春不见
- 白龙头
- 白金果榄
- 朝鲜当归
- 小黄树
- 咸酸蔃
- 土党参
- 常春卫矛
- 称星蛇
- 春花木
- 百解藤
- 新疆木通
- 草地黄芩
- 草金杉
- 长柄车前蕨
- 蝉翼藤
- 粗糠柴
- 苍耳根
- 柏根白皮
- 兴安独活
- 刺萼悬钩子
- 普洱茶
- 蛤蜊
- 广西莲座蕨
- 奶浆参
- 红藤蓼
- 疳积药
- 丛毛榕根
- 南瓜须
- 红芪
- 甘露子
- 亮叶桦
- 六月青
- 芦荟叶
- 南川升麻
- 菝葜叶
- 甘蔗皮
- 饱饭花
- 老枪谷
- 南烛子
- 花拐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