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根白皮
《中华本草》:柏根白皮
拼音注音
Bǎi Gēn Bái Pí
别名
柏皮、柏白皮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侧柏巳去掉栓皮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Thujaorientalis L.;Biota orientalis(L.)Endl.]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挖,洗净,趁新鲜时刮去栓皮,纵向剖开,以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心分离,剥取白皮,晒干。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可达1m。树皮薄,浅灰褐色,纵裂成条片。小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叶鳞形,交互对生,长1-3mm,先端微钝,位于小枝上下两面之叶露出部分倒卵状菱形或斜方形,两侧的叶折覆着上下之叶的基部两侧,呈龙骨状。叶背中部均有腺槽。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雄球花黄色,卵圆形,长约2mm。球果当年成熟,卵圆形,长1.5-2cm,熟前肉质,蓝绿色,被白粉;熟后木质,张开,红褐色;种鳞4对,扁平,背部近先端有反曲的尖头,中部种鳞各有种子1-2颗。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形,长4-6mm,灰褐色或紫褐色,无翅或有棱脊,种脐大而明显。花期3-4月,球果9-11月成熟。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湿润肥沃地,石灰岩石地也有生长。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南部,经华北向南过广东、广西北部,西至陕西、甘肃、西南至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敛疮;生发。。主烫伤;灸疮;疮疡溃烂;毛发脱落。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入猪油或犬油内煎枯去渣,涂搽。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复方
①治热油灼伤:柏白皮,以腊猪脂煎油涂疮上。(《肘后方》)②治火烫伤:鲜侧柏根白皮,狗油六两,煎枯去渣,外涂。(《常用中草药配方》)
各家论述
《别录》:主火灼烂疮,长毛发。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柏根白皮
拼音注音
Bǎi Gēn Bái Pí
别名
柏皮(《本草经集庄》),柏白皮(《别录》)。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柏科植物侧柏已去掉栓皮的根皮。
性味
《纲目》;"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烫伤。
《别录》:"主火灼烂疮,长毛发。"
用法用量
外用:入猪或狗的油脂内煎枯去渣,外涂。
复方
①治热油灼伤:柏白皮,以腊猪脂煎油涂疮上。(《肘后方》)
②治火烫伤:鲜侧柏根白皮,狗油六两,煎枯去渣,外涂。(《常用中草药配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兴安独活
- 刺萼悬钩子
- 普洱茶
- 蛤蜊
- 广西莲座蕨
- 奶浆参
- 红藤蓼
- 疳积药
- 丛毛榕根
- 南瓜须
- 红芪
- 甘露子
- 亮叶桦
- 六月青
- 芦荟叶
- 南川升麻
- 菝葜叶
- 甘蔗皮
- 饱饭花
- 老枪谷
- 南烛子
- 花拐藤根
- 苦楝叶
- 苦艾
- 沙果
- 广防己
- 升药
- 两指剑
- 留兰香
- 刺针草
- 螺旋藻
- 胡桃根
- 小叶凤凰尾巴草
- 三棱
- 胡桃仁
- 糕菜
- 奶浆柴胡
- 薏苡叶
- 观音苋根
- 簝叶竹根
- 露兜竻心
- 女娄菜根
- 笑靥花
- 柑皮
- 女儿红根
- 羽萼
- 弓果藤
- 刺蓼
- 岗梅叶
- 甘蔗
- 花叶假杜鹃
- 观音莲
- 尿桶弓
- 蚌兰叶
- 腊梅花
- 杠香藤
- 扭筋草
- 吹风藤
- 饱饭花枝叶
- 广玉兰
- 蓖麻子
- 刺榆
- 刺竹叶
- 甘青雪莲花
- 蚌粉
- 桂花子
- 薄雪火绒草
- 荔枝草
- 老蜗生
- 狗屎花
- 花椒叶
- 肋柱花
- 垂果大蒜芥
- 奶椎
- 花斑叶
- 刺楸树叶
- 南天竹梗
- 鲩鱼
- 刺梨花
- 蚌兰花
- 花叶子
- 绿衣枳壳
- 老米酒树
- 补血草
- 花杜仲藤
- 甘青铁线莲
- 刺芫荽
- 刺楸茎
- 胡麻叶
- 冲天伞
- 桂竹糖芥
- 老鸦胆根
- 蕙兰
- 虎睛
- 囊距翠雀
- 荷青花
- 虎皮草
- 甘菊花露
- 岗边菊
- 绿花耧斗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