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毛菊
《中华本草》:绢毛菊
拼音注音
Juàn Máo Jú
别名
空桶参、空洞参、空空参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绢毛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roseris gillii (S. Moore) Stehb. [Crepis gillii S. Moore; C.hookeriana C.B.Clarke non Ball.;Soroseris hookeriana (C. B. Clarke) Stebb.]采收和储藏:秋季花开时采收,鲜用或切碎晒干。
原形态
绢毛菊 多年生草本。根长圆锥形。茎直立而短,高15-30cm。叶披针形,在高大植株中长可达10cm,宽可达2.5cm,但在短小植株中,长仅2cm,宽2-3mm,叶先端急尖,基部下延为叶柄,边缘羽状裂或具锯齿。头状花序,密集于茎端成圆柱形,通常有棕色长柔毛;总苞片长9-14mm,外层总苞片2枚,线形,内层总苞片4枚;花全部舌状,舌片黄色而基部带黑色,舌片先端5齿裂,筒部长3.5-6mm。瘦果长圆形,冠毛基部草黄色或近白色,长11-2mm。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900-5500m的高山草菊、砾石山坡、灌丛边。资源分布:分布于西藏。
性味
味苦;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支气管炎;疮疖肿毒;乳腺炎;风湿痹痛;衄血;崩漏;带下;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3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肥荚红豆
- 黑顶卷柏
- 沙棘豆
- 栓皮栎
- 狮子七
- 黑皮根
- 杉材
- 湿鼠曲草
- 双肾参
- 蜂胶
- 水黄杨木
- 黑大豆皮
- 沙苑子
- 龟肉
- 蝮蛇骨
- 水葱
- 溲疏
- 黑大艽
- 黑豆衣
- 覆盆子叶
- 翻白叶
- 风寒草
- 黄龙藤叶
- 石榴根
- 双花鞘花
- 石碱
- 水蕨
- 石栗叶
- 黑色鳞毛蕨
- 风藤
- 黄龙藤
- 黑老虎
- 黑色鳞毛蕨根
- 山乌桕
- 水鳖
- 黄颔蛇骨
- 石老虎
- 黑细辛
- 山慈姑
- 水龙
- 黄鼬
- 水葫芦苗
- 黑皮跌打
- 水金凤
- 黑沙蒿根
- 飞来鹤
- 沙七
- 肥猪草
- 黄金凤
- 山崩砂
- 沙前胡子
- 山姜花
- 珊瑚藻
- 黑风散根
- 风箱树花
- 沙生风毛菊
- 肥肉草
- 山半夏
- 田野卷耳
- 雪山林
- 黄鲴鱼
- 石帆
- 鲱鱼
- 雪猪油
- 骨碎补毛
- 石蔓藤
- 黄鳝
- 过山蕨
- 四里麻
- 香橼
- 黑芝
- 山姜
- 深山不出头
- 深裂黄草乌
- 钩苞大丁草
- 蝮蛇蜕皮
- 石蚕
- 沙红柳
- 角翅卫矛果
- 过塘蛇
- 鸡嗉
- 黑参
- 十二槐花
- 三枝枪
- 蛇退
- 鹿角芦荟
- 黄麻灰
- 菟葵
- 桃胶
- 黑面叶根
- 过墙风
- 山槟榔
- 黑藁本
- 粉瘤菌
- 茉莉花
- 芒叶小米草
- 芒果核
- 滇南寄生
- 蘼芜
- 假菠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