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根
《中华本草》:橘根
拼音注音
Jú Gēn
英文名
Tangerine root
出处
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采收和储藏:9-10月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橘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m。枝细,多有刺。叶互生;叶柄长0.5-1.5cm,有窄翼,顶端有关节;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长4-llcm,宽1.5-4cm,先端渐尖微凹,基部楔形,全缘或为波状,具不明显的钝锯齿,有半透明油点。花单生或数朵丛生于枝端或叶腋;花萼杯状,5裂;花瓣5,白色或带淡红色,开时向上反卷;雄蕊15-30,长短不一,花丝常3-5个连合成组;雌蕊1,子房圆形,柱头头状。柑果近圆形或扁圆形,横径4-7cm,果皮薄而宽,容易剥离,囊瓣7-12,汁胞柔软多汁。种子卵圆形,白色,一端尖,数粒至数十粒或无。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资源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性味
苦;辛;平
归经
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疝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顺气止痛,除寒湿。2.《重庆草药》:理气。治气痛,气胀,膀胱疝气。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橘根
拼音注音
Jú Gēn
出处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根。9~10月采收。
性味
《重庆草药》:"味苦辛,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顺气止痛,除寒湿。"
②《重庆草药》:"理气。治气痛,气胀,膀胱疝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锅粑
- 黍根
- 龟版胶
- 救必应
- 苦杏仁
- 耳叶排草
- 水虾草
- 石柑子
- 杨梅叶
- 水老虎
- 宽叶鼠曲草
- 鲨鱼骨
- 石菖蒲
- 水龙胆草根
- 水鳖蕨
- 柿花
- 阿氏蒿
- 生漆
- 雁肪
- 鸡骨草
- 山乌桕根
- 石山花椒
- 水马桑
- 鬼臼叶
- 少花柏拉木
- 马鹊树
- 水八角莲
- 桑叶
- 绛梨木叶
- 引水蕉
- 豇豆
- 宽叶紫萁
- 龟胆汁
- 石蝴蝶
- 高山柏
- 过路惊
- 杉皮
- 水松
- 麦刺藤叶
- 七筋姑
- 树葱
- 山沉香
- 过岗龙
- 野芝麻
- 马蹄甲
- 山柰
- 五味藤
- 山桂皮
- 谷皮藤
- 石耳
- 仙茅
- 鸡心七
- 榅桲皮
- 榅桲
- 角蒿
- 鸽
- 荆芥
- 树扁竹
- 焰爵床
- 桐根
- 糠油
- 云母石
- 龙棕
- 狮子尾
- 杉木节
- 四季春
- 金牛七
- 石床
- 牙疳药
- 杉叶藻
- 山乌龟
- 石刁柏
- 伽蓝菜
- 石南实
- 山荆子
- 羊七莲
- 过坛龙
- 桑椹子
- 空心花
- 椆树桑寄生
- 假菠菜
- 青荚叶茎髓
- 疏叶当归
- 山五味子叶
- 桃金娘花
- 大九节铃
- 贵州远志
- 扛板归根
- 硬叶吊兰
- 石椒草
- 深山酢浆草
- 铜锤草
- 隔山香
- 山鸢尾
- 槟榔花
- 石楠
- 桔梗芦头
- 高粱根
- 四角蒲桃
- 皱叶羊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