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床
《中华本草》:石床
拼音注音
Shí Chuánɡ
别名
乳床、逆石、石笋
来源
药材基源:为钟乳液滴下后凝积成笋状者。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lactite采收和储藏:石灰岩山洞中采集,除去杂石,洗净。
原形态
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呈扁圆锥形、圆锥形及圆柱形。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类白色,有的因含杂质而染成灰白色或浅棕黄白色等。玻璃光泽或暗淡。硬度3,性脆。断面较平整,可见同心层状构造成放射状构造,中心有的有空心。相对密度2.6-2.8。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钏乳石系含碳酸钙的水溶液,经石灰岩裂隙,从溶洞顶滴下,因水分蒸发,二氧化碳散逸,使析出的碳酸钙淀积而成,且自上向下逐渐增长,倒垂于洞顶。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温肾壮骨。主筋骨痿软;腰脚冷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打碎先煎;研末,1.5-3g。
各家论述
《新修本草》:“陶谓‘孔公孽即乳床’,非也。二孽在上,床、花在下。性体虽同,上下有别。钟乳水下凝积生如笋状,渐长,久与上乳相接为柱也。出钟乳堂中,采无时。”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杉木
- 过坛龙
- 山五味子叶
- 杉木节
- 石南实
- 掌叶榕
- 空心花
- 假菠菜
- 胃友
- 牙疳药
- 驱虫斑鸠菊
- 羊不食
- 秧鸡
- 羊七莲
- 铜锤草
- 金牛七
- 扛板归根
- 七筋姑
- 伽蓝菜
- 山荆子
- 山鸢尾
- 杉叶藻
- 槟榔花
- 青荚叶茎髓
- 大九节铃
- 山慈姑叶
- 椆树桑寄生
- 皱叶羊蹄
- 糠油
- 硬叶吊兰
- 云母石
- 野大豆
- 苎麻皮
- 姜叶
- 香叶
- 石通
- 龙齿
- 乌药叶
- 竹叶子
- 茱苓草
- 枳椇叶
- 苎麻叶
- 山黄麻叶
- 蚱蜢
- 山萝卜
- 野棕
- 珍珠
- 针砂
- 山铁树
- 山香
- 滇鸡骨常山
- 滇高良姜
- 山黄麻根
- 山黄豆藤
- 淡竹壳
- 山道年蒿
- 对节叶
- 毒芹根
- 麻雀肉
- 玉带根
- 野前胡
- 山葡萄
- 散血丹
- 墙草
- 七叶莲
- 乌蛇胆
- 鳑魮鱼
- 八楞麻
- 山蓼
- 山苦草
- 灯台树
- 山麻杆
- 山蟹
- 三对节
- 山莴苣
- 山马兰
- 五灵脂
- 山葛薯
- 滴水珠
- 大阳关
- 青鳞鱼
- 爬树龙
- 杜松实
- 千年健
- 千解草
- 山茴芹
- 七星剑
- 山藿香
- 山蛩虫
- 滇白芷
- 山蚂蝗
- 山肉桂
- 鱼香根
- 刻裂紫堇
- 山蒿
- 冬葵根
- 灯心草
- 铜罗汉
- 冬青叶
- 灯笼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