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蘵根
《中华本草》:苦蘵根
拼音注音
Kǔ Zhī Gēn
英文名
Root of Downy Groundcherry
出处
出自《江西民间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苦蘵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salis pubescen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苦蘵,一年生草本,被疏短柔毛或近无毛,高30-50cm。茎多分枝,分枝纤细。叶柄长1-5cm;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表,长3-6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不等大牙齿,两面近无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花萼钟状,5中裂,裂片披针形花冠淡黄色,5浅裂,喉部常有紫斑,长4-6mm,直径6-8mm;雄蕊5,花药蓝紫色或有时黄色,长1.5mm。浆果球形、直径1.2cm,包藏于宿萼之内。宿萼膀胱状,绿色,具棱,棱脊上疏被短柔毛,网脉明显。种子圆盘状,长约2mm。花、果期5-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谷林下及村边路旁。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入西南。
化学成分
苦蘵根中含酸浆双古豆碱(phygrine)。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主水肿腹胀;黄疸;热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
1.《江西民间草药》:治水肿腹胀。2.《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除湿清热,利尿通淋,止咳化痰。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苦蘵根
拼音注音
Kǔ Zhī Gēn
出处
《江西民间草药》
来源
为茄科植物苦蘵的根,夏、秋采取。
性味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寒,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治水肿腹胀,黄疸,热淋。
①《江西民间草药》:"治水肿腹胀。"
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除湿清热,利尿通淋,止咳化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注意
《江西民间草药》:"孕妇忌服。"
复方
①治黄疸(阳黄):鲜苦蘵根约二两,捣烂绞取自然汁,用开水冲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②治热淋:苦蘵根七钱至一两五钱,水煎,分作二次,饭前口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唇疔:苦蘵根捣烂取汁,冲米泔水服。(《湖南药物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银锁匙
- 倒吊笔
- 灯笼花
- 斑鸠菊
- 蜈蚣刺
- 大马蓼
- 青酒缸
- 蛞蝓
- 芜菁甘蓝子
- 铜锤玉带草
- 滇瓦花
- 白屈菜
- 大叶花椒茎叶
- 大泡通皮
- 苦瓜花
- 一柱香
- 矮醋栗
- 倒莓子
- 丁香罗勒
- 丁香油
- 大人血七
- 大飞天蜈蚣
- 鸦胆子
- 滇丹参
- 胆木
- 鮧鱼
- 白千层油
- 白术
- 冬菇
- 豆蔻壳
- 土金耳环
- 白山苔
- 大果榆
- 雅丽千金藤
- 白托柄菇
- 假黄麻
- 人参娃儿藤
- 大草乌
- 冬葵叶
- 大树甘草
- 白果树皮
- 猪肾
- 绒背蓟
- 大枣
- 白花夏枯草
- 铜锣七
- 东风菜
- 蒟蒻薯
- 鸡脚刺
- 白花菜根
- 倒爪草
- 杯苋根
- 柄马勃
- 大蝎子草
- 大头茶
- 冰糖
- 污毛粗叶木
- 大叶狼豆柴
- 大叶金花草
- 大铜钱菜
- 大蒜
- 芜菁
- 大鱼鳅串
- 苦楝皮
- 大石韦
- 冬里麻根
- 大细辛
- 大叶金锦香
- 无粉报春
- 打破碗花花
- 大山玄参
- 大桫椤
- 歪头菜
- 野荔枝
- 大叶酸藤
- 野香橼花
- 对马耳蕨
- 青药
- 大叶菜
- 大青盐
- 云南小膜盖蕨
- 五角枫根
- 党参
- 大叶白头翁
- 大浮萍
- 大独叶草
- 大叶地耳根
- 丁香
- 盐麸叶
- 阿尔泰扭藿香
- 泽藓
- 八角枫
- 白犁头草
- 鱼尾葵
- 樟木钻
- 皱杓兰
- 白石脂
- 天牛
- 白侧耳
- 土荆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