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肉
《中华本草》:狼肉
拼音注音
Lánɡ Ròu
英文名
Wolf as food
出处
出自《饮膳正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犬科动物狼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is lupu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剥皮,取肉。
原形态
狼,体长l-1.6m,体重30-40kg。吻略尖,犬齿与臼齿均发达。耳直竖。躯体强壮,四肢有力。必较短而不弯曲,毛蓬松。个体毛色有棕灰、淡黄、灰白等色,一般背中央色调较深。腹部、四肢内侧均呈乳白色或略带棕色,尾色同体背,尖端黑色。少有全白、全黑的个体类型。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山地、森林、丘陵、平原、荒漠、冻土草原等地带。嗅觉敏锐,善奔跑;性残忍,机警多疑。以中小型兽类为食。资源分布:除海南、台湾、云南极南缘之外,几布全国。
性味
味咸;性热
归经
肾;脾经
功能主治
补五脏;厚肠胃;填精髓;御风寒。主虚劳;冷积腹痛;风湿痹痛;竣痪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注意
《随息居饮食谱》:阴虚内热人忌食。
各家论述
1.《饮膳正要》:主补益五脏,厚肠胃,填精髓,腹有冷积者宜食之。2.《医林纂要》:补养虚劳,益气。功略同豺。3.《随患居饮食谱》:补五脏,御风寒,暖肠胃,壮阳填髓。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狼肉
拼音注音
Lánɡ Ròu
出处
《饮膳正要》
来源
为犬科动物狼的肉。
原形态
狼(《诗经》),又名:毛狗(《纲目》)。
体长1~1.6米,尾长35~50厘米,体重30~40公斤,雌者较小。外形与狗相似,但吻略尖,耳直立,尾较短,蓬松而不弯卷。躯体强壮,四肢有力。犬齿与臼齿均发达。一般体色暗黄,头部浅灰色,额顶和上唇暗灰色;背部毛色黑与棕相混杂;腹部及四肢内侧纯白色,但腹部稍带棕色,足部黄白或浅棕色;尾部与背色相同。个体毛色变异很大,有灰棕、浅黄或灰白色等,此外还有全白和全黑色的。
生境分布
栖于山地、森林、丘陵、平原、荒漠、冻原等地。大都夜间活动。我国除台湾、海南岛和云南极南缘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
咸,温。
①《饮膳正要》:"味咸,性热,无毒。"
②《医学入门》:"辛。"
③《医林纂要》:"甘,温。"
功能主治
补五脏,厚肠胃。治虚劳,祛冷积。
①《饮膳正要》:"主补益五脏,厚肠胃,填精髓,腹有冷积者宜食之。"
②《医林纂要》:"补养虚劳,益气。功略同豺。"
③《随息居饮食谱》:"补五脏,御风寒,暖肠胃,壮阳填髓。"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
注意
《随息居饮食谱》:"阴虚内热人忌食。"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棱枝槲寄生
- 纤齿卫矛
- 籼米
- 羊脂
- 苋菜
- 荨麻
- 小悬钩子
- 芸苔
- 亚香棒虫草
- 小六月寒
- 小倒钩藤
- 小果栀子
- 小旋鸡尾
- 连翘
- 羊舌树
- 小茄
- 鲤鱼
- 露珠香茶菜
- 小獐毛
- 小天冬
- 辣辣菜
- 羊须
- 骡宝
- 咬人狗
- 小白绵参
- 小盘木
- 牛鼻栓
- 芸薹
- 虾
- 蓝猪耳
- 羊齿天冬
- 牛筋条
- 莱菔
- 夜合花
- 香榧草
- 蘘荷
- 疬子草
- 三楞筋骨草
- 楼梯草根
- 羽叶三七
- 雪里见
- 叶上花
- 营实
- 岩谷伞
- 元元草
- 羊靥
- 圆叶碱毛茛
- 元宝槭
- 羊屎果树皮
- 云香草
- 芫花根
- 蝇子草
- 圆果冷清草
- 羊洪膻
- 羊蹄肉
- 羊蹄叶
- 亚黑管菌
- 圆叶南蛇藤茎
- 芋头花
- 岩七
- 岩梭花
- 腰子草
- 叶上果根
- 翼首草
- 圆果罗伞
- 细叶藤柑
- 羊屎条花
- 莠狗尾草
- 纤花耳草
- 羊红膻
- 蘡薁藤
- 小果卫矛
- 稀花蓼
- 荨麻根
- 岩菖蒲
- 宜昌楼梯草
- 蘘荷花
- 小九节铃
- 小叶云实
- 小儿腹痛草
- 细叶十大功劳
- 羊胡髭草
- 狭穗鹭兰
- 圆叶锦葵根
- 小果排草
- 玄明粉
- 仰天钟根
- 岩筋菜
- 芋叶
- 绣线菊叶
- 岩兰花根
- 细叶大戟
- 羊毛绒球蟹
- 羊蹄暗消
- 叶子花
- 小无心菜
- 岩蒿
- 绣球防风果
- 纤枝山柑
- 芋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