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管草
《中华本草》:勒管草
拼音注音
Lè Guǎn Cǎo
别名
绿山麻柳、水苋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假楼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canthus peduncularis(Wall.ex Royle)Wedd.[Procris peduncularis Wall.;P.obtusa Royl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60cm。茎肉质,通常分枝。叶对生,常不等大;叶柄长1-5cm;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5-14cm,宽2.5-6.5cm,先端渐尖,基部稍斜,宽楔形,不对称,边缘密生牙齿或牙齿状锯齿,两面疏生短毛,钟乳体密,狭条形;基生脉3条。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托盘状,直径约1.8cm;总花梗长5-20cm,雄花密生,具细梗,直径约2mm,花被片4-5,雄蕊4;雌花序较小,花序盘托状,直径5-10mm,总花梗长3-12cm,雌花花被片约4,船形,长约0.5mm,在顶端下有短角,柱头画笔头状。瘦果卵形,长0.8-1mm,熟时灰褐色,表面散生疣点,上部背腹侧各有一条略隆起的脊。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400m的林下荫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
甘;性寒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主肺热咳嗽;阴虚久咳;咯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海底柏
- 血参
- 猴骨
- 冷毒草
- 林荫千里光
- 卵叶橐吾
- 柳杉
- 柳枝
- 凌霄花
- 柳兰叶风毛菊
- 冷水丹
- 李子
- 柳叶鬼针草
- 栗柄金粉蕨
- 凉薯
- 海虾壳
- 冷蕨子草
- 六轴子
- 冷饭果
- 柳叶亚菊蒿
- 岭南铁角蕨
- 拦路虎
- 柳叶
- 柳叶绣球菊
- 栗毛球
- 兰香草
- 冷杉果
- 李根
- 吕宋果
- 六股筋
- 凉喉茶
- 律草
- 凌霄
- 林问荆
- 柳根
- 栾华
- 兰石草
- 柳叶卫矛
- 栗树根
- 栗花
- 柳絮
- 兰竹参
- 柳穿鱼
- 栗
- 栗树皮
- 李树胶
- 柳屑
- 兰花石参
- 吕宋楸毛
- 岭南花椒根
- 李树叶
- 兰花
- 兰花双叶草
- 兰花叶
- 兰花根
- 冷水花
- 柃木
- 柳叶菜根
- 柳叶见血飞
- 栗叶
- 列当
- 兰花参
- 六棱菊
- 岭南杜鹃
- 栗壳
- 卵叶贝母兰
- 兰屿肉豆蔻
- 兰石草果
- 凉伞盖珍珠
- 刘寄奴
- 凉山虫草
- 卤地菊
- 廊茵
- 唐古特马尿泡
- 土圞儿
- 六道木
- 海韭菜
- 海杧果
- 狐四足
- 凉三七
- 海通
- 滑叶木通
- 狐肉
- 卵叶鳞始蕨
- 栗寄生
- 河豚鱼肝油
- 火炭母草
- 海柳
- 河豚
- 海鹞鱼齿
- 柃寄生
- 桦革裥菌
- 海牛
- 海石鳖
- 六棱麻
- 勒马回
- 海蟹壳
- 灰菜
- 虾筏草
- 海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