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色乌头
《中华本草》:两色乌头
拼音注音
Liǎnɡ Sè Wū Tóu
英文名
both chrimato- Monkshood
出处
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两色乌头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alboviolaceum Kom。采收和储藏:春、务季采挖,剪去残茎,去除泥土,晒干。
原形态
两色乌头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 长10-15cm。茎缠绕,长1-2.5m,疏被反曲的短柔毛。叶互生;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柄长达20cm;叶片五角状肾形,长6.5-12cm,宽9.5-22cm,基部心形,3深裂至近中部,中央深裂片菱形,侧深裂片不等2浅裂,浅裂片上部不明显3浅裂,边缘具粗牙齿,两面疏被短伏毛。总状花序,长6-14cm,具花3-8朵;花序轴及花梗密被伸展的短柔毛;苞片线形,长3-3.5mm;花梗长5-9mm;小苞片生花梗的基部或中部;两性花,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上萼片圆筒形,长1.3-2cm,喙短,稍向下弯,下缘长1-1.3cm,淡紫色,被伸展的柔毛;花瓣2,与上萼片近等长,距细,比唇长,拳卷,无毛;雄蕊多数,花丝全缘,无毛;心皮3,被毛或无毛。蓇葖果,长约1.2cm。种子多数,倒圆锥状三角形,长约2.5mm,生横狭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海拔350-1400m的山地林间谷地湿润处、林下或林缘。资源分布: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部。
化学成分
根含两色乌碱甲、乙、丙、丁(alboviolaconitine A、B、C、D),还含北方乌头定碱(septentriodine),牛扁碱(lycaconitine),阿娃乌头碱(avadharidine),牛扁亭碱(puberaconitine),狼毒乌头碱(lycoctonine),两色乌头碱(albovionitine),洋翠雀碱(ajacine).
性味
苦;温;有毒
归经
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止痛。主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
注意
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长白山区,民间用于止痛,获得一定疗效。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狗头骨
- 石壁莲
- 闭鞘姜
- 绿茎槲寄生
- 鞭打绣球
- 干冬菜
- 栝楼茎叶
- 广西十大功劳
- 四川苦丁茶
- 水茄
- 黑水鸡
- 涩梨叶
- 黄花绿绒蒿
- 南蛇藤叶
- 光叶水苏
- 枸骨子
- 黄屈花
- 黄花蒿
- 南板蓝叶
- 拐芹
- 刺藜
- 扭肚藤
- 梗花雀梅藤
- 牛奶柴
- 干贝
- 网纹灰包
- 萼果香薷
- 竹兰草
- 狗屎花根
- 蓖麻叶
- 马齿
- 宁波溲疏
- 南蛇藤
- 牛喉咙
- 贯叶连翘
- 沙漠嘎
- 观音竹
- 四指马鲅
- 芦荟花
- 刺梨根
- 虎石头
- 南瓜藤
- 花鱼
- 返顾马先蒿
- 南方荚蒾
- 羚羊角
- 广东升麻
- 狗乳汁
- 广枣
- 挂兰
- 桂竹香
- 广藤根
- 梗通草
- 橄榄露
- 滚龙草
- 桄榔子
- 广西九里香根
- 枸橘叶
- 干蟾
- 干檀香叶
- 广西过路黄
- 绿萼水珠草
- 楠木皮
- 黄花菜子
- 广枝仁
- 枸橘
- 牿岭勾儿茶
- 广西美登木
- 桧叶
- 干姜
- 干檀香根
- 广西九里香
- 橄榄
- 广东土南星
- 牯岭凤仙花
- 狗仔花
- 干苔
- 桂皮紫萁
- 桂花岩陀
- 干饧糟
- 桂丁
- 桂子
- 狗头芙蓉
- 根辣
- 四川山矾
- 狗脚草根
- 鞭叶铁线蕨
- 刺菠
- 侧耳
- 南方红豆杉
- 甘肃土当归
- 蝙蝠葛
- 鼻血雷
- 匙叶五加
- 甘土
- 红对节子
- 红扁藤
- 红花月见草
- 罐嘴菜
- 翼枝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