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兰
《*辞典》:挂兰
拼音注音
Guà Lán
别名
折鹤兰(《中国植物图鉴》),吊兰(《种子植物名称》),匍匐兰(《福建民间草药》),树蕉瓜(《文山中草药》)。
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
为百合种植物挂兰的全草。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呈纺锤状。叶多数,自根茎丛生,细长而尖,中间绿色,边缘两边白色。生长匍枝,近顶部有叶束或生幼小植株;花小,带绿白色,生于匍枝的节上,排成总状花序;花被轮状,裂片6枚;雄蕊6;子房无柄,3室,花柱线形。蒴果三角形,种子扁平。花期春季。栽培作观赏。
性味
甘苦,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
②《文山中草药》:"甘淡,凉。"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消肿解毒,活血接骨。治气管炎咳嗽痰多,痈肿疔疮,痔疮肿痛,骨折,烧伤。
①《福建民间草药》:"消痈解毒,退炎消肿。治疔疮肿毒,痔疮肿痛。"
②《文山中草药》:"止咳化痰,活血接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和冬蜜捣敷或煎水熏洗。
复方
①治气管炎,咳嗽痰多:干挂兰二至三钱。水煎服,日服二次。
②治骨折:复位固定后,鲜挂兰捣烂敷患处。
③治烧伤:鲜挂兰根捣烂敷。(选方出《文山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狗乳汁
- 广枣
- 桂竹香
- 广藤根
- 梗通草
- 橄榄露
- 滚龙草
- 桄榔子
- 广西九里香根
- 枸橘叶
- 干蟾
- 干檀香叶
- 广西过路黄
- 绿萼水珠草
- 楠木皮
- 黄花菜子
- 广枝仁
- 枸橘
- 牿岭勾儿茶
- 广西美登木
- 桧叶
- 干姜
- 干檀香根
- 广西九里香
- 橄榄
- 广东土南星
- 牯岭凤仙花
- 狗仔花
- 干苔
- 桂皮紫萁
- 桂花岩陀
- 干饧糟
- 桂丁
- 桂子
- 狗头芙蓉
- 根辣
- 四川山矾
- 狗脚草根
- 鞭叶铁线蕨
- 刺菠
- 侧耳
- 南方红豆杉
- 甘肃土当归
- 蝙蝠葛
- 鼻血雷
- 匙叶五加
- 甘土
- 红对节子
- 红扁藤
- 红花月见草
- 罐嘴菜
- 翼枝榆
- 茵陈
- 刺蜜
- 罗裙带
- 小花黄堇
- 小叶三点金
- 小红蒜根
- 樟木
- 疔毒草
- 藕节
- 败酱
- 黄背草果
- 狗骨节
- 狗母鱼
- 葛藟汁
- 篑草
- 苦丁
- 刺槐
- 蛇蜕
- 兜兰
- 丝绵
- 紫靛
- 马蹄荷
- 鹳骨
- 前胡
- 桑鳸
- 血竭
- 鸨油
- 水苏
- 飞蛾七
- 蒿雀
- 藤壶
- 蟛蜞
- 陈皮
- 豨莶
- 蜀葵
- 蜂蜡
- 绿青
- 地涩涩
- 鮸鱼
- 蕨根
- 麻楝
- 鹰骨
- 大叶藜
- 苦瓠叶
- 剑麻
- 土牡蛎
- 海粉
- 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