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实
《中华本草》:罗汉松实
拼音注音
Luó Hàn Sōnɡ Shí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滇南罗汉松,实大如拇指,绿首绛跗,形状端好,跗嫩味甘,饤盘尤雅。俗云食之能益心气,盖与松柏子同功。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罗汉松科植物罗汉松和短叶罗汉松的种子及花托。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D. Don[Taxus macrophylla Thunb.]采收和储藏:秋季种子成熟进连同花托一起摘下,晒干。
原形态
1.树皮灰白或灰褐色,浅纵裂,成薄鳞片状脱落;枝开展或斜展,枝叶稠宓。叶螺旋状排列,条状披针形,微弯,长7-12cm,宽7-10mm,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有短柄,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脉显着突起,下面带白色,淡绿色中脉微突起。雌雄异株;雄球花穗状,常3-5(稀7)簇生于极短的总梗上,长3-5cm;雌球花单生叶腋,有梗。种子卵圆球形,径长1-1.2cm,熟时肉质假皮紫色或紫红色,有白粉,着生于肥厚肉质的种托上,种托红色或紫红色,梗长1-1.5cm。花剪4-5月,种子8-9月成熟。2.本种与罗汉松的区别为 小乔木或呈灌木状,枝条向上斜展。叶短而密生,长2.5-7cm,宽3-7mm,先端钝或圆。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多栽培于庭园,野生者极少。2.原产日本。作庭园树;北京有盆栽。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2.我国西南及陕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栽培,
形状
性状鉴别 种子椭圆形、类圆形或斜卵圆形,长8-11mm,直径7-9mm。外表灰白色或棕褐色,多数被白霜,具突起的网纹,基部着生于倒钟形的肉质花托上。质硬,不易破碎,折断面种去皮厚,中心粉白色。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罗汉松种子含罗汉松内酯(inumakilakilacrtone)A、B、C、D、E及罗汉松内酯A葡萄糖甙(inumakilactone A gluco-side),竹柏内酯(nagilactone)C、F。花粉中含24(ζ)-胆甾-5烯-3β,26-二醇[24(ζ)-cholest-5-ene-3β,26-diol],24(ζ)-乙基-25(ζ)-胆甾-5-烯-3β,26-二醇[24(ζ)-ethyl-25(ζ)-cholest-5-ene-3β,26-diol]、对香酸(p-coumaric acid)、芹菜素(apignenim)、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
性味
甘;性微温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温中补血。主胃脘疼痛;血虚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
各家论述
1.《物理小识》:补肾,益肺。2.《本草纲目拾遗》:治心胃痛,大补元气。3.《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血虚面色萎黄。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罗汉松实
拼音注音
Luó Hàn Sōnɡ Shí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竹柏科植物土杉或短叶土杉等的种子及花托。
原形态
①土杉,又名:长青(《纲目拾遗》),罗汉杉(《中山传信录》),罗汉松。
常绿乔木,直干,高可达20米。树皮灰白色,浅裂,成薄鳞片状剥落;枝短而横展密生。叶螺旋状互生,线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3厘米,先端钝,基部狭窄为叶柄状,两面中肋显着而缺侧脉。花单性,雌雄异株,生前年枝上;雄花为柔荑花序,长约10厘米,基部有鳞片,花药螺旋状排列,2室,椭圆形,纵裂;雌花由1鳞片包藏1胚珠所成,花托肥大,基部有苞片数枚。种子广卵形或球形,带粉绿色,生于肉质的花托上;花托膨大,椭圆形,初时深红,后变为紫色。花期5月。果期10月。
各地园圃多有栽植。
②短叶土杉,又名:短青(《纲目拾遗》),小叶土杉、短叶罗汉松。
与上种形态近似,叶密生而直立,狭披针形,长5~7厘米,宽约6毫米,先端短尖或钝,上面光绿色,下面青白色。雄花为柔荑花序,长约3厘米。种子卵形,长8~12毫米,淡绿色或淡紫色:花托淡紫色。花期夏季。
各地园圃多有栽植。
化学成分
土杉种子含罗汉松内酯A、B、C、E及罗汉松内酯A葡萄糖甙、竹柏内酯C及F。
性味
《物理小识》:"味甘。"
功能主治
治血虚面色萎黄,心胃痛。
①《物理小识》:"补肾,益肺。"
②《纲目拾遗》:"治心胃痛,大补元气。"
③《浙扛天目山药植志》:"治血虚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7钱。
备注
同属植物[b]大理罗汉松[/b]的种子或花托亦供药用,形态与短叶土杉极相似,惟叶狭长椭圆形成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或圆,深绿色,微有白粉。分布云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桂树根
- 牛奶子
- 刺苞南蛇藤
- 菰米
- 胡颓子叶
- 鳖甲胶
- 绿豆皮
- 胡芦巴
- 枸骨树皮
- 甘蓝
- 扭鞘香茅
- 菰根
- 绿豆升麻
- 瓜子莲
- 刺果卫矛
- 红辣树根
- 刺黄连
- 葛花
- 朱唇
- 羊胰
- 女贞根
- 桃树胶
- 刺鸭脚木
- 吹风散
- 垂珠花
- 鷩雉
- 刺榆叶
- 刺榆皮
- 补血薯
- 垂丝海棠
- 泥鳅滑液
- 霸王七
- 瓜蒌子
- 豹肉
- 红背叶
- 薄雪草
- 花叶矮沱沱
- 红线麻
- 红花小独蒜
- 女贞子
- 亮叶桦叶
- 莨菪叶
- 广东土牛膝
- 狗蹄
- 六月雪叶
- 老鹳草
- 刺楸树皮
- 虎耳还魂草
- 老虎刺
- 枸骨根
- 甘菊
- 亮叶桦根
- 杠板归
- 胡麻仁
- 花花草
- 虎尾兰
- 荸荠
- 柠檬桉树脂
- 甘青青兰
- 柑核
- 栝楼皮
- 岗梅
- 栝楼子
- 干漆
- 广西狗牙花
- 广香藤
- 桂花
- 花蝴蝶根
- 羖羊角
- 水虾草根
- 荜茇根
- 柠檬桉叶
- 光叶巴豆树
- 柠檬桉果
- 牯牛卵囊
- 狗头骨
- 两色乌头
- 石壁莲
- 闭鞘姜
- 绿茎槲寄生
- 鞭打绣球
- 干冬菜
- 栝楼茎叶
- 广西十大功劳
- 四川苦丁茶
- 水茄
- 黑水鸡
- 涩梨叶
- 黄花绿绒蒿
- 南蛇藤叶
- 光叶水苏
- 枸骨子
- 黄屈花
- 黄花蒿
- 南板蓝叶
- 拐芹
- 刺藜
- 扭肚藤
- 梗花雀梅藤
- 牛奶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