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戳口
《中华本草》:牛戳口
拼音注音
Niú Chuō Kǒu
别名
老牛锉、千针草、大蓟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野蓟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sium maackii Maxim. [C. japonicum DC. SUBSP. MAACKII (Maxim.) Nakai; C. japonicum DC. Var. amurense Kita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野蓟 多年生草本,高40-150cm。不定根可发育成萝卜状的块根。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多细胞长或短节毛,上部(特别是接头状花序下部)灰白色,有稠密的绒毛。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全角为长椭圆形、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向下渐狭成翼柄长20-25cm,宽7-9cm,羽关半裂、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4-8对,半长椭圆形,中部侧裂片较大,宽1-2cm,全部侧裂片边缘具大形或小形三角形刺齿及缘毛状针刺,有时边缘刺齿裂度较深而使叶呈现近乎二回羽裂状态;向上的叶渐小,与下部及基生叶同形,街道样分裂或不裂,边缘有刺齿,基部扩大耳状抱茎;全部或至少上部叶两面异彩色,上面绿色,沿脉被稀疏的多细胞长或短节毛,下面灰色或浅灰色,被稀疏绒毛。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钟状,直径约2cm;总苞片约5层,外层及中层长三角状披针形至披针表,长6-13mm,宽2-2.5mm,先端急尖成短针刺,国缘有缘毛;内层及最内层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2.3cm,全部苞片背面有黑色粘遥;花紫红以,花冠长约2.4cm,檐部与细管部待长,5裂不达檐部中部。瘦果淡黄色,偏斜倒披针形,长约4mm,宽约1.8mm,压扁,先端截形;冠毛多层,白色,刚毛长羽毛状,长达2cm,内层先端纺锤状扩大。花、最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1100m的山坡草地、林缘及草甸。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地。
性味
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消肿解毒。主咯血;衄血;尿血;跌打损伤;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甜瓜茎
- 掌叶半夏
- 羊乳
- 总状绿绒蒿
- 三叉苦
- 安徽刺黄柏
- 鸡公柴果
- 香花菜
- 牛筋草
- 香胶木
- 香椿子
- 蛇地钱
- 石鲫
- 三钻风
- 香面叶
- 香橼叶
- 香石藤果
- 牛蒡
- 雪灵芝
- 雪山甘草
- 雪梨膏
- 香茅根
- 朱砂七
- 菟丝草
- 牛西西
- 三羽叉蕨
- 香蕉根
- 龙珠果
- 牛至
- 龙舌兰
- 牛奶浆
- 牛白藤
- 龙鳞草
- 壮筋草
- 香叶天竹葵
- 香水月季
- 葶苈子
- 牛奶树
- 香皮树
- 子楝树根
- 糯米泔
- 龙江风毛菊
- 鸮
- 香蓼
- 铁包金
- 铁骨银参
- 山黄豆藤
- 强威生草
- 角翅卫矛根
- 铁树果
- 牛尾独活
- 子楝树叶
- 牛脑
- 香加皮
- 香樟果
- 铁仔
- 雪药
- 雪见草根
- 雪兔
- 聚花风铃草
- 云南五味子根
- 凹裂毛麝香
- 畲山羊奶子
- 华南铁角蕨
- 毛柄锦香草
- 疣果冷水花
- 伊贝母
- 鸡大腿
- 鸡娃草
- 鸢根
- 胆星
- 南苜蓿
- 鹅内金
- 野大豆
- 蒲桃叶
- 菊花叶
- 蒺藜花
- 甜草
- 鲫鱼头
- 鸡子白
- 赛繁缕
- 香叶树
- 香柏
- 通城虎
- 鳕鱼鳔
- 雪猪肉
- 夹竹桃
- 洋蓍草
- 远志木蓝
- 香草兰
- 香橼露
- 雪参
- 雄鸡口涎
- 全蝎
- 苏铁叶
- 鸢尾
- 蒲儿根
- 雪茶
- 梨木灰
- 屈头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