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头鸡
《中华本草》:屈头鸡
拼音注音
Qū Tóu Jī
别名
树屈头鸡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植物保亭槌果藤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pperis versicolor Griff.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保亭槌果藤 蔓性灌木。无毛或幼枝被柔毛;枝和小枝有下弯的刺,刺坚硬,尖端暗黑色。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幼时被微柔毛;叶片纸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3-8cm,宽1.5-3.5cm,先端钝或急尖而钝头,基部宽楔形而稍圆,全缘。伞形花序腋生或顶生,具花2-4朵,有香气;花梗长2-3cm;萼片4,外面2片圆卵形,内面2片椭圆形,长8-10mm;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长于萼片;雄蕊约60个,花丝长约2.5cm;子房椭圆形或卵圆形,子房柄长达5cm。果球形,直径3-5cm,近梗部有浅脉棱。种子肾形,长1.5-2.5cm,宽1-1.5cm。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疏林向阳处。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甘;苦;微温;有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咽;润肺止咳。主感冒发热;咽喉疼痛;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枚。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屈头鸡
别名
树屈头鸡
来源
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屈头鸡Capparis versicolor Griff.[C. Koi Merr. et Chum],以根及果实入药。秋季采果,晒干;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性味
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果:止咳平喘。用于咳嗽,胸痛,哮喘。
根:散瘀,消肿,止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果1~2枚,果有毒,不可过量,防中毒。;根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
(1)[b]果[/b]有毒,不可过量,防中毒。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滇鸡骨常山
- 灯笼泡
- 滴水珠
- 蓬莪术
- 决明子
- 砂仁壳
- 白背叶
- 藤槐
- 峨屏草
- 无患子
- 棕榈叶
- 大木通
- 枳椇根
- 三月泡
- 藤黄
- 胃友果
- 八股绳
- 大飞扬
- 交让木
- 天葵子
- 野海棠
- 白淋草
- 蓑衣莲
- 天王七
- 天胡荽
- 七星草
- 白榄根
- 冬瓜瓤
- 左黑果
- 石韦毛
- 大血藤
- 假木通
- 桐子花
- 大花列当
- 东紫堇
- 伞莎草
- 香叶子
- 胆星
- 野鸦椿子
- 野芝麻根
- 檀香泥
- 大将军
- 大剑叶木
- 藨寄生
- 钉头果
- 香花刺
- 石龙刍
- 断节参
- 苔水花
- 芍药花
- 支柱蓼
- 天蓬子根
- 香胶木叶
- 三叶海棠
- 白牛胆根
- 大叶钓樟
- 伞花马钱
- 香青兰
- 蛾眉石凤丹
- 白花灯笼
- 白花蛇头
- 珍珠莲根
- 香根芹根
- 三叉虎根
- 大山芝麻
- 白牛尾七
- 云防风
- 藤商陆
- 白僵蚕
- 三叶排草
- 再生稻
- 香茅花
- 天萝水
- 青木香
- 甜杏仁
- 眼子菜根
- 栀子花根
- 樟树根
- 天浆壳
- 三角叶冷水花
- 柔软石韦
- 香豆蔻
- 宽瓣红景天
- 竹叶菜
- 升登
- 望江青
- 芝麻菜
- 鹧鸪菜
- 枳椇叶
- 疣果冷水花
- 肉桂
- 土茶
- 白梅
- 鹅骨梢
- 窝儿七
- 香薷
- 黎辣根
- 杂蘑
- 香蒲
- 香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