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金锦香
《中华本草》:三叶金锦香
拼音注音
Sān Yè Jīn Jǐn Xiānɡ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三叶金锦香的根及果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beckia mairei Craib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鲜用或根切片,果枝切碎晒干。
原形态
高0.8-1.2m。茎通常六棱形,被平展的糙伏毛,通常无分枝,叶通常3枚轮生;叶柄长4-5mm,密被糙伏毛;叶片坚纸质,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钝或近圆形,长6-13cm,宽2-3.2cm,全缘,具缘毛,两面被糙伏毛,5基出脉,叶面基出脉下凹,侧脉不明显,背面基出脉明显,隆起,侧脉微隆起,仅脉上被毛,其余具不甚明显的小突起。稀疏的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分枝上各节常仅有1花发育,似总状花序,长约21cm;苞片卵形或广卵形,具缘毛,外面脊上有极少的糙伏毛,里面无毛;花梗短,长1-1.5mm;花萼长约2cm,被多轮的刺毛状有柄星状毛及星状毛,裂片4,三角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细长渐尖,长约1cm,具缘毛,有纵脉1条,仅脉上被疏刺毛;花瓣红紫色,广卵形,先端钝,长约1.3cm,仅上部具刺毛状缘毛;雄蕊常偏向1侧,花丝较花药略短,花药具长喙,喙长为花药长的3/5,药隔基部微膨大伸展呈盘状;子房长卵形,先端具1圈短刚毛,上部密被糙伏毛,其余无毛。蒴果长卵形,4纵裂,长约1cm,直径约6mm,上半部被糙伏毛;宿存萼长坛状,中部略上缢缩,先端平截,具纵肋,长约1.3cm,具刺毛状有柄星状毛。花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900m的次生杂木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
性味
味甘;涩;性平
功能主治
补肾;止泻;止血。主肾虚腰痛;泄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铁棒锤
- 尖苞柊叶根
- 柘木
- 鸡冠参
- 通脱木花上粉
- 中南星
- 枣槟榔
- 掌羽凤尾蕨
- 斩龙剑
- 总序绿绒蒿
- 帚菌
- 柘木白皮
- 碗花草
- 鸡腿蘑
- 野升麻
- 马铃薯
- 猫脚印
- 牛毛七
- 苦芺
- 珍珠梅
- 云南莲座蕨
- 羊吊钟
- 苦檀子
- 油棕根
- 月桂叶
- 碗花草根
- 都拉
- 硬枝黑锁梅
- 野毛金莲
- 油茶根皮
- 鹰不扑
- 野海椒
- 三股筋
- 三头灯心草
- 书带蕨
- 三叶铜钱草
- 丝线吊芙蓉
- 三爪龙
- 肾炎草
- 丝瓜
- 神香草
- 上石田螺
- 三叶委陵菜
- 蓑草
- 苣荬菜
- 鸡爪枝皮
- 苏合香
- 浆果苋
- 尖萼厚皮香
- 鸡骨柴
- 江南地不容
- 三叶豆
- 驹胞衣
- 荠菜
- 建砂仁
- 尖耳贯众
- 穗花杉根
- 砂生槐
- 蕨根
- 野马追
- 象胆
- 鸭舌头
- 丝绵
- 丝瓜络
- 马蔺花
- 自来血
- 马蛋果
- 大叶桉叶
- 青蒜
- 大苞芹
- 咳嗽草
- 鱼胆草
- 小毒芋
- 假大薯
- 野饭豆
- 紫雪花
- 裸柱菊
- 柠檬
- 走马芹
- 茅香
- 假苦瓜
- 土茯苓
- 金丝猴
- 阴香
- 白鱼尾
- 越橘果
- 马蔺根
- 麻雀脑
- 马钱子
- 麻柳果
- 大荃麻
- 金鱼草
- 蝮蛇脂
- 马鞍藤
- 醉马草
- 无名子
- 金橘根
- 马银花
- 醉鱼草
- 葫芦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