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白蜡条
《中华本草》:山白蜡条
拼音注音
Shān Bái Là Tiáo
别名
白蜡条、山杨柳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丑柳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inamoena Hand.-Mazz.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小灌木。叶片椭圆形,长2-4.5cm,宽1-2.2cm,先端有小尖,基部圆形,上面亮绿色,幼叶沿脉有黄色短柔毛,下面浅绿或发白,被淡黄锈色柔毛。侧脉6-8对,凸起,网腺明显;边缘有不明显的腺齿;叶柄明显被绣毛。花序与叶同时开放,圆柱形,长2-6cm,直立斜出稍弯曲,花序梗短,着生2-4小叶;雄花序粗3-5(-7)mm,雄蕊2,花药黄色,花丝离生,中部以上有柔毛;苞片近圆形;背腺和腹腺各1,短圆柱形;子房卵形,密被白色柔毛,柱头2浅裂;苞片近圆形,外面散生长柔毛,内面无毛;腺体1,腹生。蒴果卵状长圆形,长达4mm。花期4月下旬。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水沟边及潮湿山谷。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
微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调经。主风湿痹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泡酒。
注意
《全国中草药汇编》:“忌豆类、鱼。”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白蜡条
别名
山杨柳、白蜡条
来源
杨柳科山白蜡条Salix inamoena Hand.-Mazz.,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微苦、涩,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调经。主治月经不调,风湿痛。
用法用量
1~3钱,水煎,红糖为引。或泡酒服。
注意
忌豆类、鱼。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花映山红
- 水菇里
- 蓑草根
- 麻柳果
- 乌蛇膏
- 水枇杷
- 山棘豆
- 丝带蕨
- 水松皮
- 桑瘿
- 大草蔻
- 山腊梅
- 水苦荬根
- 水桐木
- 三叶莲
- 水獭肝
- 桑叶汁
- 箭叶苣
- 鸡爪七
- 乌榄根
- 大金刀
- 山枝根
- 水丁香
- 桑螵蛸
- 爬山虎
- 水朝阳根
- 水凤仙
- 大麦泡
- 乌鸦翅羽
- 石鮅鱼
- 白活麻
- 打火草
- 浙雁皮
- 假刺藤
- 油茶花
- 水柏枝
- 升麻
- 松花粉
- 树头芭蕉
- 水牛角浓缩粉
- 大靛根
- 山芹
- 鹈鹕毛皮
- 桑沥
- 独脚金
- 淡竹根
- 五色梅叶
- 大山豆
- 滇五味
- 炮弹果
- 蒲葵叶
- 宽叶独行菜
- 白花果
- 杓儿菜
- 乌苏里黄芩
- 白扁豆
- 白背杨
- 皮袋香
- 开口箭
- 树茭瓜
- 断血流
- 麻腊干
- 苦地胆根
- 山木通
- 葡萄藤叶
- 卷心菜
- 单体蕊黄芪
- 大叶樱叶
- 大果臭椿皮
- 椰子
- 对叶油麻叶
- 乌桕
- 青鱼枕
- 七星鱼
- 单头紫菀根
- 大黄连刺
- 野西瓜苗子
- 白花甜蜜蜜
- 大飞扬草
- 万寿菊花
- 白云花根
- 青檀香
- 野木瓜
- 麻叶绣球果
- 萍蓬草根
- 丁锅树叶
- 树茭瓜果
- 黔羊蹄甲
- 滇瑞香
- 獐耳细辛
- 昆明堵喇
- 上山龙
- 大叶贯众
- 大金牛草
- 白背叶根
- 乌鸦头
- 滇列当
- 滇茜草
- 九爪龙
- 大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