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枕
《中华本草》:青鱼枕
拼音注音
Qīnɡ Yú Zhěn
英文名
occipital bone of Black carp
出处
出自《食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青鱼头中的枕骨。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采收和储藏:捕得后,取出头中的枕骨(鱼脑石),晒干。
原形态
青鱼,前部略呈圆筒形,向后渐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顶部宽平。吻钝尖,口端位,呈弧形,下颌稍短。下咽齿1行,呈臼齿状,齿面光涌。圆鳞,侧线完整,侧线鳞39-46。背鳍3,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3,8-9,无硬刺。胸鳍下侧位,不达腹鳍。腹鳍起点在背鳍第2分支鳍条下方,末端不达肛门。尾鳍深叉,上、下叶约等长。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各鳍均呈黑灰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属中下层淡水鱼类,栖息于江河港道,沿江湖泊及附属水体中,主要以软体动物为食,也食虾和昆虫幼体。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上至金沙江,下至河口及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华北比较稀少。
性味
咸;平
炮制
青鱼头中枕,取之蒸令气通,曝干,状如琥珀。
归经
心;肾经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利水。主心腹疼痛;水气浮肿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水研磨。
各家论述
1.《食疗本草》:疗卒心痛,平水气,以水研服之。2.《日华子本草》:用醋磨,治水气,血气心痛。3.《开宝本草》:蒸取干,代琥珀用之,摩服主心腹痛。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青鱼枕
拼音注音
Qīnɡ Yú Zhěn
出处
《食疗本草》
来源
为鲤科动物青鱼头中的枕骨。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疗卒心痛,平水气,以水研服之。"
②《日华子本草》:"用醋磨,治水气,血气心痛。"
⑧《开宝本草》:"蒸取干,代琥珀用之,摩服主心腹痛。"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千年不烂心
- 大瓦韦
- 青檀香
- 银粉背蕨
- 温泉
- 大山豆
- 问题特
- 野西瓜苗子
- 大飞扬草
- 断血流
- 杜楝
- 滇瑞香
- 七星鱼
- 淡菜
- 丁锅树叶
- 大麦泡
- 打火草
- 大叶樱叶
- 雀麦
- 黔羊蹄甲
- 空心莲子草
- 大果臭椿皮
- 云南希草
- 东风橘
- 大树三台
- 吴茱萸
- 皮袋香根
- 千金藤
- 灯笼婆婆纳
- 瘿花香茶菜
- 断板龟
- 七星草乌
- 玉竹
- 滇车前
- 胖大海
- 盐麸根白皮
- 油杉
- 破血丹
- 全缘榕
- 七里明
- 千打锤
- 毒根斑鸠菊
- 杜松
- 杜父鱼
- 单叶血盆草
- 单刀根
- 一把香
- 白枪杆
- 榕树果
- 白冷草
- 鹗骨
- 鼋甲
- 空青
- 鸦葱
- 太白鹿角
- 安徽小檗
- 剑皮树菌
- 瓦韦
- 欧绵马
- 东廧子
- 粘人草
- 雁脂
- 樟木子
- 银耳
- 阿魏侧耳
- 棕板
- 人乳汁
- 九子不离母
- 胆汁
- 土贝母
- 矮卫矛
- 白叶瓜馥木
- 苦楝寄生
- 鸭舌鱼鳖
- 大叶仙茅
- 青丝线
- 天罗水
- 白栎蔀
- 托里贝母
- 具苞水柏枝
- 白桂
- 卷柏
- 榕须
- 顶果膜蕨
- 空桶参
- 天葵
- 打箭菊
- 珠果黄紫堇
- 欧当归
- 鹰不泊薳
- 中华水龙骨
- 枳椇
- 栀子花
- 香秋海棠
- 龙珠根
- 三白草根
- 短叶锦鸡儿
- 雾水葛
- 指天蕉
- 石首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