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藿香
《中华本草》:水藿香
拼音注音
Shuǐ Huò Xiānɡ
别名
野藿香、毛秀才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穗花香科科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ucrium japonicum Willd.采收和储藏:7-10月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穗花香科科,多年生直立草本。茎高50-80cm,近无毛。叶柄长为叶片长的1/5以下;叶片卵状长圆形,长5-10cm,宽1.5-4.5cm,面面近无毛。假穗状花序生茎及上部分枝的顶端,茎顶者常分枝呈圆锥状,无毛;苞片条状披针形;花长1.1-1.5cm;花萼筒状,5齿近相等;花冠白色或淡红色,筒长为花冠的1/4,檐部单唇形,中裂片最大,倒卵形;雄蕊伸出;花盘盘状,边缘微波状;花柱先端2裂。小坚果倒卵形,合生超过果长之半。花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及原野。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四川、贵州。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山藿香素(teucvin),穗花香科素(teucjaponin)A、B,穗花石蚕素(teuponin)及刺槐素(acacetin),滨蓟黄素(cirsimaritin)。
性味
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
发表散寒;利湿除痹。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黄连
- 声色草
- 黄楝树
- 石头菜
- 黑腺珍珠菜
- 宿苞豆
- 沙地娃儿藤
- 娑罗子
- 黄杨叶
- 附子
- 附地菜
- 飞廉
- 五蕊梅
- 黄果茄
- 地丁
- 硼砂
- 高寒露珠草
- 异叶鳞始蕨
- 乌木屑
- 钩钱草
- 栘枍
- 石南藤
- 马骨节
- 光裸星虫
- 黄花香茶菜
- 石蕊
- 蝴蝶果
- 黄秦艽
- 虎咬癀
- 粉条儿菜
- 万年松
- 地五泡藤
- 茯苓
- 黄花远志
- 鸡冠虫
- 地柏枝
- 四叶参
- 珊瑚冬青
- 花蚊虫
- 参须
- 四季春
- 黄毛岩白菜
- 黄杨根
- 荷梗
- 黄稔根
- 茯神
- 虎爪
- 飞蛾藤
- 地花生
- 福建柏
- 黄麻叶
- 黄杨木
- 黄菀
- 飞天蠄蟧
- 黄草乌
- 地瓜藤
- 蝴蝶藤
- 虎膏
- 龟甲
- 黄花母
- 鼠肝
- 黑鸫
- 角茴香
- 醍醐
- 地瓜根
- 龙头草
- 鹿脂
- 鹿草
- 黄鳝藤
- 石芥菜
- 黄耆
- 黄花蔷薇
- 鹿齿
- 骨牌蕨
- 黄蜀葵叶
- 光决明
- 石长生
- 水蛇皮
- 多头风轮菜
- 飞龙掌血
- 黄山五叶参
- 地膏药
- 地柏
- 黄山鳞毛蕨
- 黄栌
- 地蚕
- 龙舌草
- 黄水芋草
- 黄蘑菇
- 龙利叶
- 黄瓜皮
- 苔菜
- 四照花皮
- 吊白叶
- 黄杞皮
- 鸬鹚涎
- 桃枝
- 黄山鳞毛蕨根
- 山核桃叶
- 甜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