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牛奶菜
《中华本草》:台湾牛奶菜
拼音注音
Tái Wān Niú Nǎi Cài
英文名
root of Taiwan Condorvine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rsdenia formosana Masamune
原形态
除嫩枝的茎皮被2列毛和花梗、花萼外部、花冠内部上,全株无毛。叶对生;叶柄长1.5-2.5cm,顶端具丛生小腺体;叶片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8-11.5cm,宽4.5-6.5cm,先端渐尖,基部浅心形或圆形;侧脉约4对,弧形上升,未到叶缘即同甘共苦结。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着陆花多朵;花序梗长约4cm,花梗长不到1cm,具微毛;花萼5深裂,长、宽约2mm,内面基部无腺体;花冠近钏形,裂片长3mm,宽约15mm,外面无毛内面具长硬毛,合蕊柱伸出于花冠喉部之外;副花冠肉质,裂片巾于合蕊冠上,长圆状披针形,筠央到达花药的中部;花药近方形;花粉块长圆形,每室1个,直立,花粉块柄先水平,后下垂柱头长喙状,伸出于花冠喉部之外。花期3-7月。
生境分布
分布台湾大平山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株含三萜类成分:α-香树脂酮(α-anyrin),α-香树脂醇乙酸酯(α-amyrin acetate),α-香树脂酮(α-amyrenone),桂皮酸-α-香树脂醇酯(α-amyrin cinnamate),乙酸新冬青醇酯(neoilex-onlo acetate),羽扇豆醇(lupeol),乙酸羽扇豆醇酸(lupenyl acetate),羽扇烯酮(lupenone),台湾牛奶菜甾二醇3-乙酸酯(marsformol)甲酸α-香树脂醇(α-amyrinformate),桂皮酸羽扇豆醇酯(lupenyl cinnamate)[1],台湾牛奶菜双氧甾甙(marsformoxide)A和B[2],台湾牛奶菜甾二烯酮(marsformosanone)[3]。此外含甾体类化合物:去氢牛奶藤素-3-O-β-D吡喃加拿大麻糖甙(dehyarotomentosin-3-o-β-D-cymaropyranoside),去氢牛奶藤素(dehydrotomentosin),夜来香素-3-o-β-D-吡喃加拿大麻糖甙(pergularin-3-o-β-D-cymaropyranlside),去羟基肉珊瑚甙元-3-O-β-D-吡喃加拿大麻糖甙(utendin-3-o-β-D-cymaropyranoside),β谷甾烯-3β,7α-二醇(stigmast-5-en-3β,7α-diol)[3],台湾牛奶菜孕甾定(marsformosadin),台湾牛奶菜孕甾定-3-O-β-D-吡喃加拿大麻糖甙(marsformosadin-3-o-β-D-cymaropyranoside),台湾牛奶菜孕甾甙(marsformoside)和去乙酰台湾牛奶菜孕甾甙(deacetyl-marsformoside)[5]。
性味
味甘、微苦、性微温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消肿。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用法用量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株:外用治跌打。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豉虫
- 粗皮蛙
- 土沉香
- 茶油粑
- 葱白
- 蛏
- 翅柄铁线蕨
- 小果蕗蕨
- 下草
- 川桂皮
- 新疆羌活
- 插田泡
- 蝼蛄虾
- 须叶藤叶
- 狸骨
- 藤杜仲
- 残槁蔃
- 鲟鱼
- 梨果榕
- 香构
- 香阿魏
- 羊肺
- 鹿蹄肉
- 蒌蒿
- 小紫金牛
- 鲜地黄
- 枳根皮
- 菟丝
- 兴安升麻
- 羊角藤
- 星毛蕨
- 川明参
- 岩萝卜
- 小黄连刺
- 笔筒草
- 川麻黄
- 翼核果
- 心叶荚蒾根
- 白药子
- 熊肉
- 小飞蓬
- 红藤蓼
- 奶浆参
- 垂丝卫矛
- 薜荔根
- 南藤
- 甘草头
- 刺苞南蛇藤叶
- 柑
- 女金芦
- 牛大力
- 催吐白薇
- 桂树根
- 罗汉松实
- 牛奶子
- 刺苞南蛇藤
- 菰米
- 胡颓子叶
- 鳖甲胶
- 绿豆皮
- 胡芦巴
- 枸骨树皮
- 甘蓝
- 扭鞘香茅
- 菰根
- 绿豆升麻
- 瓜子莲
- 刺果卫矛
- 红辣树根
- 刺黄连
- 葛花
- 朱唇
- 羊胰
- 女贞根
- 桃树胶
- 刺鸭脚木
- 吹风散
- 垂珠花
- 鷩雉
- 刺榆叶
- 刺榆皮
- 补血薯
- 垂丝海棠
- 泥鳅滑液
- 霸王七
- 瓜蒌子
- 豹肉
- 红背叶
- 薄雪草
- 花叶矮沱沱
- 红线麻
- 红花小独蒜
- 女贞子
- 亮叶桦叶
- 莨菪叶
- 广东土牛膝
- 狗蹄
- 六月雪叶
- 老鹳草
- 刺楸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