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籽
《中华本草》:薇籽
拼音注音
Wēi Zǐ
别名
抱冬电、散微籽。
英文名
root of montane baliospermum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散微籽的根、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liospermum effusum Pax et Hoffm.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散微籽 直立灌木,高1-2m。叶互生;叶柄长1-3cm;叶片长卵形,长6-15cm,宽3-8cm,有时分裂,通常全缘,有稀钝齿,叶脉明显三出;总状花序腋生,长达15cm,花小,浅黄绿色。果大如豌豆,三棱形,由3粒种子合生。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灌木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等地。
性味
辛;微温
归经
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
解毒驱虫;活血消肿。主黄疸;蛔虫症;外伤肿痛;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复方
治骨折:薇籽、车前草、抱龙、藤仲、玉叶金花,酒适量,共捣烂,用紫米稀饭调成糊状包敷。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薇籽
拼音注音
Wēi Zǐ
别名
抱冬电(傣名)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散薇籽的根、皮或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
直立灌木,高1~2米。叶互生,长卵形,长6~15厘米,宽3~8厘米,有时分裂,通常全缘,有稀钝齿,叶脉明显三出:叶柄长1~3厘米。总状花序腋生,长达15厘米,花小,浅黄绿色。果大如豌豆,三棱形,由3粒种子合生。
生境分布
生于路边、灌木丛中。分布云南。
性味
辛,微温。
功能主治
解毒驱虫,接骨,散瘀消肿。治跌打损伤,骨折,蛔虫症,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复方
治骨折:薇籽、车前草、抱龙、藤仲、玉叶金花,酒适量,共捣烂,用紫米稀饭调成糊状包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异穗卷柏
- 鼠李皮
- 野槟榔
- 鲫鱼脑
- 鸡矢藤
- 七角白蔹
- 哉果
- 焦槟榔
- 一味药
- 制草乌
- 三七
- 珍珠母
- 无患子叶
- 油柑木皮
- 姜炭
- 苕叶细辛
- 酒
- 玉溪天仙藤
- 栀子
- 肾果小扁豆
- 燕麦草
- 鸭舌草
- 野花椒叶
- 素兴花
- 无患子中仁
- 石龙子
- 早禾树
- 藤子甘草
- 盐匏藤果
- 竹叶
- 雕头
- 骑马参
- 柱果木榄叶
- 大乌爪金龙
- 有柄石韦
- 钓杆柴
- 豆瓣还阳
- 龙牙楤木果
- 苎麻根
- 定木香
- 大叶凤尾
- 白毛藤
- 软蒺藜
- 大膜盖蕨
- 白胶香
- 白脚威灵
- 大山黧豆
- 大独脚金
- 大叶矶松
- 白毛夏枯草
- 安息香
- 网眼瓦韦
- 网脉山龙眼
- 莲须
- 辣根菜
- 榄李树汁
- 莱菔缨
- 蓝靛
- 酪
- 落葵花
- 牛脂
- 蓝花绿绒蒿
- 鲈鲤
- 牛靥
- 牛耳朵
- 理肺散
- 痢止草
- 牛耳枫子
- 牛背鹭
- 绿兰花
- 蓼子草
- 牛皮草
- 菱粉
- 牛心茄子
- 钮子药
- 小白花苏
- 裂叶心翼果
- 澜江百合
- 魿鱼
- 蒌油
- 狼萁草
- 癞皮根
- 梨
- 连香树果
- 雷公七
- 钮子瓜
- 小石松
- 小酒饼花
- 牛角七
- 楝叶
- 蓝花茶
- 牛泷草
- 小石藓
- 蓝花棘豆
- 辽东栎壳斗
- 蛎菜
- 穞豆
- 小猪鬃七
- 绿玉树
- 辣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