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蒜根
《中华本草》:小红蒜根
拼音注音
Xiǎo Hónɡ Suàn Gēn
别名
红葱头
来源
药材基源:为阿鸢尾科植物红葱的鳞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eutherine plicata Herb.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红葱 多年生草本,高多达60cm。鳞茎卵圆形,长约5cm,直径2-2.5cm,鳞片肥厚,紫红色,无膜质包被。根柔嫩,黄褐色。叶互生;叶片宽条形或被针形,长25-40cm,宽1.2-2cm,先端渐尖,基部抱茎,有4-5条主脉平行而突出。花茎高30-40cm,上部有3-5分枝,分枝处有叶状苞片,条形,长8-12cm,5-7mm;伞形花序状的聚伞花序生于花茎枝顶;花下有典形膜质苞片2;花被片6,白色,排成2轮;雄蕊3;子房下位,长椭圆形,3室,花柱先端3裂。花期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云南各地常见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原产西印度。
性味
甘;辛;微温
功能主治
养血补虚;活血止血。主体虚乏力;头晕心悸;关节痛;跌打肿痛;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1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樟木
- 疔毒草
- 藕节
- 败酱
- 黄背草果
- 狗骨节
- 狗母鱼
- 葛藟汁
- 篑草
- 苦丁
- 刺槐
- 蛇蜕
- 兜兰
- 丝绵
- 紫靛
- 马蹄荷
- 鹳骨
- 前胡
- 桑鳸
- 血竭
- 鸨油
- 水苏
- 飞蛾七
- 蒿雀
- 藤壶
- 蟛蜞
- 陈皮
- 豨莶
- 蜀葵
- 蜂蜡
- 绿青
- 地涩涩
- 鮸鱼
- 蕨根
- 麻楝
- 鹰骨
- 大叶藜
- 苦瓠叶
- 剑麻
- 土牡蛎
- 海粉
- 鹦鹉
- 水榆
- 鸬鹚骨
- 葫芦叶
- 防己
- 麋角
- 山橘
- 一窝鸡
- 油草
- 猬肉
- 越瓜
- 蕤仁
- 麻布七
- 刺糖
- 大管
- 鸽卵
- 血榧
- 岩豆
- 马鞍叶
- 沙芥
- 瓠子子
- 沙柳
- 马牙七
- 猴枣
- 野茉莉
- 桑沥
- 榧螺
- 蚕蜕
- 盐蛇
- 狗脑
- 雀麦
- 蚤休
- 狗肉
- 紫革耳
- 葫芦巴
- 猬脑
- 玉米须
- 杜楝
- 麻鱼骨
- 鲎肉
- 檀根
- 马蹄叶
- 蚬壳
- 赭石
- 金腰
- 鳖胆
- 雉尾
- 马鬃
- 錾菜
- 瓦松
- 锥栗
- 雉脑
- 猪肺
- 行夜
- 桐皮
- 鹿茸
- 雉肝
- 淡菜
- 鳣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