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油
《*辞典》:油茶油
拼音注音
Yóu Chá Yóu
别名
楂油、岑、树子油
英文名
Oleum Camelliae
来源
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秋季采果,晒干,打出种子,经加工得油。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枝略被毛,树皮黄褐色,芽有疏松的鳞片,稍被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小锯齿,上面有光泽,嫩时疏生茸毛,侧脉不明显;叶柄长约6mm,有毛。花白色,单生或并生于枝顶,无梗;花直径约4cm;萼片圆形,外被丝毛;花瓣5~7,倒卵形,长2.5~4.5cm,先端深2裂,外面稀被毛;雄蕊多数;子房密被丝状绒毛,花柱顶端3浅裂,基部有毛。蒴果近球形,直径约2.2cm,2~3裂,果瓣厚木质。种子1~2粒。花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产于四川、云南、贵州、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
形状
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
化学成分
脂肪油,主为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
性味
性凉,味甘。
功能主治
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用于痧气腹痛、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疥癣、烫火伤。又为注射用茶油原料及软膏基质。
备注
茶子饼含油茶皂甙、鞣质、生物碱;能收湿杀虫,有杀灭血吸血虫卵的作用。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叩头虫
- 五气朝阳草
- 野漆树
- 野山芝麻
- 异野芝麻
- 野胡萝卜根
- 粃壳草
- 白狼毒
- 滇肉棒
- 斑竹花
- 杜根藤
- 波缘假瘤蕨
- 炸腰果
- 棣棠花
- 杜香
- 白沙糖
- 太阳针
- 白枪杆根
- 滇白药子
- 瑞香狼毒
- 大瓦韦膜叶星蕨
- 麒麟菜
- 鳗鲡鱼骨
- 橘
- 白背青荚叶
- 大荨麻
- 大脚菇
- 榕树皮
- 白果
- 苒苒草
- 柏树果
- 白楠木
- 大避债蛾
- 忍冬藤
- 软骨过山龙
- 灯蛾
- 揉白叶
- 泽漆
- 天文草
- 热痱草
- 天麻茎叶
- 肉珊瑚
- 肉爬皂
- 肉根还阳参
- 大铁扫把
- 白桂木根
- 白檀
- 对叶草
- 荛花根
- 人参果
- 棕叶七
- 滇南美登木
- 对叶油麻根
- 淡花当药
- 白椴
- 白兰花
- 猪牙皂
- 白背枫
- 猪母柴根
- 庵 (艹闾)子
- 文冠果
- 土茯苓
- 鹦哥花藤
- 苦树皮
- 假通草树皮
- 豆腐渣果根
- 银白杨叶
- 倒生根
- 倒扣草
- 野苦梨根
- 井边草
- 挖耳草根
- 苦蘵根
- 银锁匙
- 倒吊笔
- 灯笼花
- 斑鸠菊
- 蜈蚣刺
- 大马蓼
- 青酒缸
- 蛞蝓
- 芜菁甘蓝子
- 铜锤玉带草
- 滇瓦花
- 白屈菜
- 大叶花椒茎叶
- 大泡通皮
- 苦瓜花
- 一柱香
- 矮醋栗
- 倒莓子
- 丁香罗勒
- 丁香油
- 大人血七
- 大飞天蜈蚣
- 鸦胆子
- 滇丹参
- 胆木
- 鮧鱼
- 白千层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