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根
《中华本草》:紫薇根
拼音注音
Zǐ Wēi Gēn
英文名
Root of Common Crapemyrtle
出处
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药材基源: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落叶灌木小乔木,高达7m。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贡,小枝纤细,有4棱,略成翅状,叶互生或有时近对生;几无叶柄;叶往纸质,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7cm,宽1.5-4cm,先端短尖或钝形,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无毛或下面沿中永有微柔毛;侧脉3-7对。花淡红色、紫色,常呈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3-15mm;花萼长7-10mm,萼筒外部无棱槽,先端通常6浅裂,裂片卵形;花瓣6,皱缩,长12-20mm,有长爪;雄蕊36-42,外面6枚着生于花萼上,比其余长,花药大,绿色;雌色;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蒴果椭圆状球形,长1-1.3cm,成熟时紫黑色。种子有翅,长约8mm。花期6-9月,果期9-12月。
形状
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有分枝,长短大小不一。表面灰棕色,有细纵皱纹,栓皮薄,易剥落质硬,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黄白色,无臭,味淡微涩。
化学成分
根含谷甾醇(sitosterol),3,3`,4`-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3,3`,4`-tri-O-meethylellagic acid)等[1]。
性味
味微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活血止血;止痛。主痢疾;水肿;烧烫伤;湿疹;湿疹;痈肿疮毒;跌打损伤;血崩;偏头痛;牙痛;痛经;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
孕妇忌服。
复方
①治痈疽肿毒,头面疮疖,手脚生疮: 紫薇根或花研末,醋调敷。亦可煎服。②治牙痛:紫薇根煮猪精肉食。③治白痢: 紫薇根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④治赤白痢疾,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紫薇根、叶各五钱。煎服。 (江西《中草药学》)⑤解黄藤中毒: 紫薇根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各家论述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行血。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紫薇根
拼音注音
Zǐ Wēi Gēn
出处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紫薇花"条。
化学成分
根含谷甾醇和3,3′,4-三甲基并没食子酸。
功能主治
治痈肿疮毒,牙痛,痢疾。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行血。"
注意
孕妇忌服。
复方
①治痈疽肿毒,头面疮疖,手脚生疮:紫薇根或花研末,醋调敷。亦可煎服。
②治牙痛:紫薇根煮猪精肉食。
③治白痢:紫薇根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④治赤白痢疾,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紫薇根、叶各五钱,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⑤解黄藤中毒:紫薇根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地皮风
- 五星蒿
- 丰花草
- 赤楠
- 长叶竹根七
- 扶桑花
- 长果荜茇
- 福建排草
- 长管香茶菜
- 浮海石
- 方解石
- 佛指甲
- 凤丫草
- 凤眼果树皮
- 凤眼果根
- 凫肉
- 榧花
- 凤庆鸡血藤
- 分枝火绒草
- 凤眼果
- 番荔枝根
- 方叶五月茶
- 梵天花
- 梵天花根
- 榛蘑
- 棕叶芦
- 紫萁
- 番泻叶
- 紫薇叶
- 番红花
- 粘鱼须
- 车桑仔根
- 车桑子根
- 佛葵
- 番石榴叶
- 长盖铁线蕨
- 陈壶卢瓢
- 粽巴叶
- 紫背草
- 佛手花
- 番石榴根
- 凤仙花
- 车桑子叶
- 紫茎牙痛草
- 醋林子
- 大黑头草
- 乌桕叶
- 假报春花
- 白绒草
- 五除叶
- 铁罗伞
- 枫荷梨
- 马尾连
- 番薯
- 人参叶
- 杜衡
- 乌贼鱼腹中墨
- 扶芳藤
- 断肠草
- 茉莉叶
- 兜冠黄共享
- 杜鹃花果实
- 毒蛆草
- 凤凰毛
- 五桠果
- 牌楼七
- 番石榴皮
- 紫葛
- 长圆叶梾木枝叶
- 紫花景天
- 赤车使者
- 陈冬菜卤汁
- 长梗排草
- 紫草
- 山鸡蛋
- 软枣子
- 山萩
- 独叶白芨
- 扇叶阴地蕨
- 白云瓜
- 山野芋
- 掉毛草
- 大昏头鸡
- 分心木
- 凤仙根
- 枫香寄生
- 发菜
- 抚松乌头
- 凤尾铁角蕨
- 扶桑
- 凤尾搜山虎
- 匐地风毛菊
- 方儿茶
- 榧子
- 凤尾蕉叶
- 番石榴干
- 伏毛山豆根
- 凤尾贯众
- 福参叶
- 凤凰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