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地风毛菊
《中华本草》:匐地风毛菊
拼音注音
Fú Dì Fēnɡ Máo Jú
别名
星状风毛菊
英文名
Herb of Starry Saussurea
出处
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星状风毛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stella Maxim.采收和储藏:9月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星状风毛菊,无茎草本。叶多数,密集成星状莲座状,草质条形,长6-19cm,宽5-15cm,先端钻状长渐尖,基部 常扩大,紫红色,全缘,两面无毛。头状花序,无柄,直径7-10mm,通常25-30个或更多数密集成圆球状;总苞圆筒状,长10-12mm,总苞片约5层,草质先端紫红色,有睫毛,外层长圆形,中层狭长圆形,内层条形,犯或稍尖,边缘膜质;托片刚毛状;花冠长12-15mm,檐部狭钟状,长约为筒部之半。瘦果,长3-4mm,无毛,先端有膜质的小冠;冠毛白色,外层短,毛状,内层羽毛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地和草坡。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芹菜素(apigenin),刺槐素(acacetin),椴树素(tilianil),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酚3-O-α-L-鼠李糖甙(kaempferol-3-O-α-L-rhamnoside),槲皮甙(quercitrin)。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通络舒筋。主风温痹痛;筋脉拘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4g。
复方
①风湿筋骨疼痛,伸屈不利:匐地风毛菊配秦艽、老鹤草、铁线莲煎汤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②治肉中毒:匐地风毛菊配糙苏煎汤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各家论述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治中毒性热症,骨折。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匐地风毛菊
拼音注音
Fú Dì Fēnɡ Máo Jú
出处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
为菊科植物匐地风毛菊的全草。9月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
匐地风毛菊,又名:星状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根颈被棕色纤维状枯存叶柄。叶多数,覆瓦状排列,呈放射状,线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3~10毫米,基部增宽,红紫色。头状花序多数聚生,直径0.7~1厘米,无总梗;总苞圆柱形,总苞片常带紫色,5列,有缘毛,外列的长圆形,内列的线形;花全部管状,两性,紫色;花药蓝灰色,基部有尾,尾上具绵毛。瘦果光滑。冠毛淡褐色,羽状。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区河滩草甸及阴湿山坡。分布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地。
性味
①《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苦,微寒。"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甘,平。"
归经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肝、脾经。"
功能主治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治中毒性热症,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8钱。
复方
①风湿筋骨疼痛,伸屈不利:匐地风毛菊配秦艽、老鹳草、铁线莲煎汤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②治肉中毒:匐地风毛菊配糙苏煎汤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榧子
- 凤尾蕉叶
- 番石榴干
- 伏毛山豆根
- 凤尾贯众
- 福参叶
- 凤凰木
- 发痧藤
- 复生草
- 枫香树皮
- 伏牛花
- 扶桑金星蕨
- 榧枝叶
- 番杏
- 番薯藤
- 佛手柑根
- 方蟹
- 福参
- 佛手
- 分筋草
- 枫柳皮
- 番荔枝叶
- 凤尾茶
- 枫树
- 枫香树叶
- 番石榴果
- 凤尾兰
- 方榄
- 法罗海
- 佛手柑
- 枫香树根
- 番石榴子
- 凤冠草
- 伏毛苎麻
- 浮小麦
- 凤眼兰
- 紫檀
- 铁扫竹
- 头巾草
- 赤雹
- 长梗郁李
- 长管蝙蝠草
- 长隔距兰
- 粘毛鼠尾草
- 钗子股
- 长柄赤车
- 紫苏叶
- 马尔康水黄连
- 车桑仔叶
- 紫花苣苔
- 阔叶箬竹
- 一文钱
- 苦瓜
- 茅香花
- 紫荆丫
- 金丝桃果实
- 寄居蟹
- 铁树叶
- 铜锤草根
- 茅莓
- 搜山虎
- 紫玉簪叶
- 紫花地丁
- 长果山橙
- 赤胫散
- 长杆兰
- 买麻藤
- 马来蒲桃
- 密陀僧
- 曼陀罗叶
- 菘菜
- 密马
- 草原老鹳草
- 韭子
- 糙苏
- 金鱼
- 锦鸡
- 蟾酥
- 金箔
- 草蛛
- 葱须
- 韭根
- 锦葵
- 茶花
- 韭菜
- 金腰
- 金鸡尾巴草根
- 金钱白花蛇
- 金鸡勒
- 金钗
- 金蛤蟆
- 锦鸡儿
- 蟾舌
- 金鸡纳
- 金边龙舌兰
- 锯鲨翅
- 金鸡尾
- 锯锯藤
- 锯鲨肝
- 金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