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萼
《中华本草》:羽萼
拼音注音
Yǔ è
别名
野山茶、马垮皮、黑羊巴巴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科植物羽萼木的叶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ebrookea oppositi folia Smith采收和储藏:丛春、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羽萼木,灌木,高1-3m。多分枝。茎、枝密被绵毛。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柄长0.8-2.5cm,密被绒毛;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10-20cm,宽3-7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小圆齿状锯齿,上面被微柔毛,下面被绒毛。圆锥花序顶生,由穗状花序组成,通常长10-15cm,密被绒毛或绵状绒毛,穗状花序长4-7cm,其下承以总苞状苞片,小苞片线形,长约1mm,花白色,长约2mm,雄花和两性花异株;雌花;花萼钟形,长约1.5mm,萼齿5,被有羽毛;花冠细小,冠筒几与花萼等长或略超出,外面被微柔秘,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略大;雄蕊4,不发育内藏子房4裂,先端具柔毛,花柱伸出长达花冠1倍,柱头2裂。两性花:花萼微小,长约0.6mm,萼齿5,被有羽毛;花冠长约3mm,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卵状长圆形形,雄蕊4,发育,前对稍长,伸出;子房4裂,花柱略伸出,柱头2裂。小坚果倒卵形,长约1mm,黄褐色,先端具柔毛。花期1-3月,果期3-4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200m的热带地区的稀树林或灌木丛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
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
止血;解毒止痒。主鼻衄;咳血;外伤出血;皮炎;癣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羽萼
别名
马跨皮、野山茶、黑羊巴巴
来源
唇形科羽萼Colebrookia oppositifolia Smith,以叶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消炎,止血。主治鼻衄,咳血。外用治外伤出血,皮炎,癣。
用法用量
5钱;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或干品研粉撒伤口。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弓果藤
- 刺蓼
- 岗梅叶
- 甘蔗
- 花叶假杜鹃
- 观音莲
- 尿桶弓
- 蚌兰叶
- 腊梅花
- 杠香藤
- 扭筋草
- 吹风藤
- 饱饭花枝叶
- 广玉兰
- 蓖麻子
- 刺榆
- 刺竹叶
- 甘青雪莲花
- 蚌粉
- 桂花子
- 薄雪火绒草
- 荔枝草
- 老蜗生
- 狗屎花
- 花椒叶
- 肋柱花
- 垂果大蒜芥
- 奶椎
- 花斑叶
- 刺楸树叶
- 南天竹梗
- 鲩鱼
- 刺梨花
- 蚌兰花
- 花叶子
- 绿衣枳壳
- 老米酒树
- 补血草
- 花杜仲藤
- 甘青铁线莲
- 刺芫荽
- 刺楸茎
- 胡麻叶
- 冲天伞
- 桂竹糖芥
- 老鸦胆根
- 蕙兰
- 虎睛
- 囊距翠雀
- 荷青花
- 虎皮草
- 甘菊花露
- 岗边菊
- 绿花耧斗菜
- 感应草
- 桂花枝
- 广石豆兰
- 橄榄根
- 杠木
- 干蕨鸡
- 栝楼
- 胡颓子根
- 南瓜蒂
- 钓鱼竿
- 红雪柳
- 羊奶果
- 枸骨叶
- 葛菌
- 涩草
- 地菍
- 萆薢
- 刺玫
- 桂皮
- 腊梅
- 桂木
- 狗血
- 石枣
- 鳖血
- 鳖头
- 四叶七
- 构菌
- 筀笋
- 桂枝
- 藁本
- 甘草
- 寒莓
- 鸱鸺
- 瓜蒌
- 狗齿
- 狗宝
- 化药
- 华清香藤
- 刺葡萄
- 枸杞子
- 蝎子七
- 血苋
- 尿泡草
- 枸橘核
- 柠条根
- 沙旋复花